蓮生活佛開示:禪定三要(二)

佛法開示
    我們再講「禪定三要」。
    第一個重點,是身不動,身體不能動的。定的時候,你的身體還搖搖晃晃的,那就不是定了。 密教的「毘盧七支坐」,很重要。開始修定的時候,你要把姿勢擺好。中脈要直,脊椎骨要直,肩要平,頭要頂天,收下顎。兩眼半開、半闔。眼觀鼻,鼻觀心。眼觀鼻,鼻觀心就是心不動。 所以我們以前年輕的時候,看武俠小說,薄薄的一本。打開一看,練功要眼觀鼻,鼻觀心。我們看看自己的鼻子,鼻子要看看自己的心。那就是叫你的心不動,也是身不動。眼觀鼻,鼻子不動。鼻觀心,觀不動,這也是一個方法。的眼睛老是看著自己的鼻頭,鼻頭看著自己的心,不動,這是禪定的要訣。
    心不動,很困難。但是雖然困難,你要學習禪定,你就不要讓自己的心到處飄,要把心收回來。因為心假如到處飄,那就不是禪定。那叫什麼?那叫「禪散」(師尊笑)。你那個心就已經散出去了,收不回來,聚集不回來。定是聚集回來,成為一點,就叫做定。
 第三個要件,是出息跟入息要平和,出、入息很重要。我們密教是講吐納、講練氣,為什麼呢?因為呼吸跟心有關,氣跟心有關。 所以我以前說過「心平氣就和」,你的心不平,你的氣就「屏屏喘」(台語:喘氣)。 假如一個人在生氣的時候,他不會心平氣和的,他的氣一定這樣子拼命的要發脾氣了,就是暴風雨來臨。你就是心不平,氣不和。真正心平氣和,就是接近於定了。所以修氣,是密教裡面要講的。一般的顯教裡面,也有教你呼吸的方法。比如數息,也是呼吸的一個方法。
    密教裡面有教你「九節佛風」,觀想氣的進入,還要觀想哪一個鼻孔進去。從右鼻孔出來,左鼻孔進去。兩個鼻孔進去,兩個鼻孔出來,這就是吐納。吐-把氣吐出去,納-把氣收進來。在吐納當中,這個氣是平和的。 氣愈平和,心愈靜止,愈不會跑。你專注於佛風的時候,你的心就不會跑掉。你不專注於佛風,你作什麼佛風呢?所以「九節佛風」,也等於是修氣、修出入息的平和。 所以有人說入息,進來的氣要長一點。出去的氣,要短一點。我認為倒不一定要這樣子,你只要進來的氣,跟出去的氣樣長就好了。
佛法開示 我自己本身主張,你的氣要細、要慢、要長。每一進來的氣,很細、很慢、很長。出去的氣,也是很細、很慢、很長。 兩邊相等,就可以了。比如你出去的氣有多長,進來的氣有多長,你自己可以看得出來。氣本來是無形的,但是你知道有多長。把它弄得剛剛好,就好了。 我自己的覺受是這樣子,當我每一次出氣,心很平和,到達了靜止的狀態的時候,你慢慢把氣呼出去。這個時候,宇宙法流會進到你的身體。會有一種清淨的甘露,降到你的身上,在你的身體裡面充滿,這是我自己的經驗。
    你的氣呼出去,你以為吸進來,那個法流就會跟著進來?不是的。是把你身體的氣,出去的時候,宇宙法流剛好進來補充,這是我自己的覺受。 像剛才我作禪定,就是這樣子。把氣輕輕的呼出去,吸進來、呼出去,然後它就進來了。 呼吸調整非常平和,甚至於達到你在呼吸時,已經不知道呼吸了。
    禪定的時候,你要注意你的身體,要把你的心抓在一點上,又要把呼吸弄得非常的平和時,甚至於呼吸的平和,你通通都忘了的時候,就「碰」,就融入了,就真正的是在禪定,真正的三摩地那個境界就出來了。
    這三個都要經常練習的,身不動、心不動、呼吸平和,一直在調你的呼吸。到了你連呼吸都忘了,你的心也忘了,身體的不動你也忘了,心不動你也忘了,呼吸你也忘了。「恍」,就在三摩地裡面了。這是禪定的三要,真正的要訣是這樣子。
    你這個時候,就得到了法喜,得到了宇宙之間的一種快樂。法樂、法喜跟法味,會產生出來。
嗡嘛呢唄咪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