釋蓮央上師講解:梁皇寶懺的精要 (二)

佛法開示(續上篇) 7. 出懺文:在每卷圓滿尾讚之後,引導我們把懺悔的內容再次做總結的提升,且提升自已對佛法的信心修持,及契入佛法的菩提道路上。更希望諸佛菩薩證明我們很努力懺悔,並把所修行的功德集合起來,轉化成為利益一切眾生的功德回向。8. 回向讚:「回向讚」有兩個,一個是龍華三會,另一個是消災免難生西方(拜懴眾等消災增福壽及超度亡靈往生西方淨土)。基本上《梁皇懺》是以『龍華三會』這首回向偈為主體。  
    我們現在已經了解《梁皇寶懺慈悲道場懺法》的緣由、意義、及十卷的基本架構。接著要了解為何它有懺王之王的聖名呢?《梁皇寶懺》從梁武帝到現在已歷經千餘年,這寶懺雖然不是佛陀所講的經和律,也不是菩薩所製作解釋經或律的論藏。雖然不是經律論三藏,可是卻從《法華經》、《華嚴經》、《涅槃經》、《楞伽經》、《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》、《佛說決定毘尼經》、《佛說觀佛三昧海經》、《大般涅槃經》、《大寶積經》、《大乘起信論》、《佛說稱揚諸佛功德經》、《圓覺經》等佛經中抄錄了1275個佛號,共計兩千多次禮佛。而懺文是匯集經律論三藏十二部的精要思想融攝編制而成,原本懺文制定為三十卷,後來由高僧去繁取要,改集為十卷並分成四十章品,其中前面是為六根三業,歸依斷疑,懺悔解冤,後面是為六道四恩,禮佛報德,發願回向功德,神通感應能與冤親債主解怨釋結,祈求陽世大眾,災消吉至。《梁皇寶懺》的懺悔儀式包含了戒定慧三學,更是融攝了經律論三藏而詮釋戒定慧三學的懺儀寶典,教導我們如何從一個凡夫而成佛的過程,於是成為每個人都可以實踐操作的儀軌。《梁皇寶懺》恩惠大千,德被千秋,懺悔功德,讚不能盡。
     這梁皇寶懺是教人如何從一介凡夫由行菩薩道,進而達到成佛境界,即然有這麼不可思議的力量,那要如何開始呢?首先要先了解《梁皇寶懺》的核心思想,是每一個有情眾生都要從發菩提心開始,展開行菩提道、行六度,然後圓滿六度,最後成就菩提果,這樣的一個架構綱領,是佛法中的精髓。所以要了解實踐《梁皇寶懺》的整個核心思想,需從第一巻的歸依三寶,斷疑,懺悔,是在教導我們罪從何來,如何禮拜懺悔。第二卷的發菩提心,發願,發迴向心,是在教導我們因果業報,正確的人生觀。第三卷的顯果報,第四卷的顯果報之餘、出地獄,是在示現果報的可怕及地獄的景況。第五卷的解冤釋結及第六卷的解冤釋結之餘,是在教導我們無明貪嗔癡三毒業火是造業的根源,要如何解冤釋仇才能滅罪業,及誓言永不再造新仇業。第七卷的自慶、警緣三寶、懺主謝大眾、 總發大願、奉為天道、諸仙、梵王等禮佛,及第八卷奉為阿修羅道一切善神禮佛、龍王、魔王、國王人道、諸王王子、父母、過去父母、師長、十方比丘比丘尼、十方過去比丘比丘尼等禮佛,及第九卷為阿鼻地獄、為灰河鐵丸等地獄、為飲銅炭坑等地獄、 為刀兵銅釜等地獄、 為火城刀山等地獄、為餓鬼道、為畜生道、為六道發願、警念無常、為執勞運力禮佛、發回向,這三卷最主要是警醒我們要慶幸自己今生能夠有善緣接近佛法,並感恩三寶及同參道友,也願四生六道一切眾生都能得佛智,成就佛果,並發願為一切有情眾生禮佛。及了解「一切眾生所以不能得解脫者,皆由著於果報不能捨離」「恆會無相,不復耽著」,我們要認知到生死輪迴與解脫出離的關鍵,就是在不能夠執著。在我們的智慧還沒有辦法達到空慧的時候、還沒有辦法空掉對果報的執著時,最好是把全部的功德果報全部布施出去,迴向於修行的菩薩道、解脫道,轉做為修行佛道、解脫、開悟見性的資糧,這樣才不至於成為障礙我們脱離生死輪迴的絆腳石,才能成為我們行菩薩道、解脫道的資糧及助緣。所以提醒我們,迴向的根本是要我們與法相應,行菩薩道一定要先會入空性,才真正的進入真實的利他行,沒有會入空性、沒有見自性開悟之前,所行的六度是作為我們修行佛道的資糧、行菩薩道的資糧,是鍛鍊我們開悟的資糧、是真正行菩薩道的前行、是一種方便,這才是迴向的真實涵義。最後第十卷菩薩回向法、發願、囑累等,是再次祈盼大眾,守住自己的身口意,不讓六根造業,「守意如城,守口如瓶」並發願自己如佛菩薩一般清淨,將所有功德轉化迴向,圓滿於菩提。也把自己不能完成的菩提願,祈請囑咐佛菩薩幫忙達成。這整個承上啓下的《梁皇寶懺》雖然有十卷,但從第一卷到第十卷,每卷基本上是把這歸命三寶、禮拜懺悔、發菩提心、發願迴向、因果業報、解冤釋結、神通感應的整個核心思想都依次序的凸顯出來,並在每一個小段裡面,同時都具有這個行菩薩道核心思想的表現。又整部《梁皇寶懺》都包含了神通感應的思想。因眾生已經墮落在惡道裡面,若要超拔出來,就要假借三寶的力量,且借著禮佛懺悔的因緣,才能從三途惡道中脱離出來,所以整個梁皇寶懺裡面都包含了神通感應的思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