釋蓮央上師講解:梁皇寶懺的精要 (四)

佛法開示    (續上篇) 否則無始以來所造的無窮盡罪業,會令我們墮入三途惡道的生死輪迴裡永不出離啊!又「罪從因緣生,亦從因緣滅」,《普賢觀經》:「一切業障海,皆由妄想生,若欲懺悔者,端坐念實相,眾罪如霜露,慧日能消除,是故至誠心,懺悔六情」,由此可知罪業是從種種的因緣而生起的,也因種種的因緣而消滅,就如懺文中所說的:懺悔首要仰仗佛菩薩的功德力,因為佛菩薩的功德,像燈把黑暗驅走,像藥把瘡病治癒,像火把木柴燒盡,像太陽融雪一樣把我們的惡業消失於無形中。所以我們要堅信唯有佛菩薩的功德力加持,及我們懇切禮拜懺悔的懺悔力,才能把惡業消除。也因為所有的力量、轉變,都是從心來,心的知見運轉,就是消災祈福的關鍵。所以我們要謹慎守護自己的六根,不被貪瞋痴三毒所迷惑而造罪業,更要發願令自己有如佛菩薩一樣的六根清淨。又如《金剛經》云:「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,如露亦如電,應作如是觀。」世間所有的一切都是有為法,能夠了知一切法如夢幻泡影,那麼就明白心是沒有實體的,即然心沒有實體,那心所顯現出來的東西也就沒有實體,當了解心的不真實性時,一切惡業也就不存在。假若我們造了惡業卻坐在那邊等惡報的來臨,那一定會墮入三途果報。但如果我們造了惡業,馬上懺悔,就加入了新的善因,且又加上諸佛菩薩的廣大神通加持力,那定會促成惡業滅亡的因緣。因此我們要隨時隨地起慚愧懺悔心,歸依三寶、修福、行懺、禮拜諸佛菩薩祈求哀憫加被,並造種種善因緣,使惡業消除,且不敢再造新悪業。禮拜懺悔能夠生善滅惡,禮拜懺悔能罪滅增加福報。我們要好好的靜下心來思考小惡不斷,必成大惡,不可不懺,何況大惡。且明白佛說:「一切唯心造」的道理啊!
    「罪從心起將心懺,心若滅時罪也亡。心亡罪滅兩俱空,是則名為真懺悔。」
    第三發菩提心:既然已經歸依三寶、禮拜懺悔惡業了,就應該要學菩薩的精神,修行佛道,發菩提心。因發菩提心是利益一切眾生之心、悲愍一切眾生之心、成就一切眾生之心、教化一切眾生之心。當看到眾生受苦時,就要即刻去調撫其身,安慰其心。幫他解決苦難,使他得解脫。發菩提心是要相續不斷地,並要用四無量觀去觀想怎麼樣才能利益眾生。並不是一定要到佛前來發,而是只要遇到善知識,就可以發起菩提心。當發菩提心度眾生的過程中,定會遇到難忍苦難之事,絕對不逃避也不退失菩提心。發菩提心就像在成佛路上播種子一樣,若不施肥澆水是不會開花结果的。譬如有些人只知燒香禮佛、天天誦經,時時念佛,參禪打坐、誦經聞法,但壞習氣卻不改,也不願意去隨緣佈施、持戒,植福田。我們要知道,慧是種子,福是肥料,心是土地,若無肥料,再好的土地和種子,也沒有豐厚的收穫。只有福慧雙修才是了脫生死之道,這就是發菩提心即是佛心的道理。既然了解菩提心就是諸佛之心,功德智慧是不可思議的,一念佛心的功德都不可計算,何況是多念的菩提心呢?所以我們不能讓寶貴的生命在懈怠中漏盡,要努力不斷地去行菩提道成就眾生,這就是梁皇寶懺大乘佛法的精神,也是使我們從凡夫而成就無上菩提的方法。
    第四發願迴向:我們拜梁皇寶懺,首要歸命三寶,禮佛懺悔並向六道眾生承認錯誤,且求哀懺悔,心生慚愧,感嘆世間的無常。故要效法諸佛菩薩發菩提心,以慈悲心哀憫利益眾生,成就一切眾生,希望一切眾生都能解脫安樂。且要發願回向,也就是要「上求佛道,下化眾生」要讓發菩提心的時間無量無盡的延續,甚至不管是哪一生哪一世、不管是什麼樣的地方、什麼樣的環境,都要常憶念著我們所發的願及迴向。要知道眾生業力不可思議,眾生願力也不可思議。欲要成佛,一定要發菩提心立菩提願。所以要效法諸佛菩薩在因地都發大願,如本師釋迦牟尼佛有五百大願,阿彌陀佛有四十八大願,藥師佛有十二大願,普賢菩薩和文殊菩薩各有十大願等等。我們拜梁皇寶懺要發願把所做的所有功德,除了要消除自己的業障外,還要發願回向侍奉供養禮敬(一)佛法僧三寶(二)父母、師長、國王(三)莊嚴國土(四)願與諸佛菩薩能感應道交,神通現前(五) 願我們對一切眾生無任何的爭奪心、怨恨心,而能行慈悲心(六)要與眾生不起分別之心,能夠做到怨親平等,(七)發願回向效法諸佛菩薩,把觀世音菩薩的願、地藏王菩薩的願、阿彌陀佛的願、慢慢地變成自己的願,並與三寶的願完全一樣,沒有疲厭,直至成佛(八)願我們所到之處常能作大佛事,建立道場,度眾無障礙。然後要請三寶證明我們這個發願回向是真實不虛的。 懺文中特地提到「一切眾生為何不能得解脫者,皆由著於果報不能捨離」禪宗的祖師講:「善上果位,何況惡?」就是說不要說惡法,就是善法我都不做。為什麼善法都不做呢?不是不做善法,而是做一切法而不著一切法,是名為不做法。也就是說,我們雖然禮懺梁皇,代一切眾生懺悔發願,但所成就的無量善功德果報,都不去執著,若有執著,就會掉入功德的業果中而不能出離。所以這一句話是告訴我們說:「生死輪迴與解脫出離的關鍵,就是不能執著」「恆會無相,不復耽著」。 (未完待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