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《梁皇寶懺慈悲道場懺法》第十卷

梁皇寶懺慈悲道場懺法譯本卷十 * 菩薩迴向法第三十八、發願第三十九、囑累第四十


一、【供養讚】梁皇寶懺第十卷衣奉獻:梁皇寶懺每卷開頭一定以梵音唱誦一段供養贊,來祈請諸佛菩薩降臨加持。大家用真誠懇切感恩的心獻上供品,以示恭敬歡喜之意。十種供養諸佛菩薩的供品,分別為「香、花、燈、水、果、茶、食、寶、經、衣」各有不同的象徵意義與功德。

【供養讚】衣奉獻。綾羅錦綉紗。銷金掛子難描畫。龍女織就金絲帕。波斯匿王捨袈裟【註一】。馬鳴王菩薩。誓願神通化。


南無普供養菩薩摩訶薩 三稱

【譯解】《供養讚》衣奉獻(象徵意義:柔和忍辱的心,出離生死)


『供衣功德:色澤柔美,具諸財寶,安全不遭破壞』。


「如來衣」代表柔和忍辱的心,有柔和忍辱心就不會與外界環境起衝突, 也不會跟自己的欲望、瞋恨起煩惱衝突。我們用綾羅錦繡紗等各種上等布料縫製衣服,並貼了金片的掛子,非常華麗柔美,難以描畫的衣服來供養佛。在世尊禪修打坐思維時,尼連河中的龍王,有一個龍女用微妙且非常殊勝的床座,來供養苦行的釋迦牟尼佛。還有波斯匿王的兒子因前世布施三衣六物給兩萬個比丘的功德因緣,所以永不墮惡趣,並且不論他出生在天上人中都會有袈裟裹身而生,所以今天他值遇釋迦牟尼佛出生,也裹著袈裟並現出家得道。這個「衣」是出家人的袈裟。馬鳴大士在行菩薩道的時候,曾經當國王,因為憐憫人民沒有衣服穿,所以用神通分身化出許多的蠶,使老百姓能用蠶絲做成衣服來穿,如此運用神通來供養眾生衣服,也是為了度化這些低賤的有情眾生。我們要讚嘆南無普供養菩薩摩訶薩 三稱。

【註解】


【註一】、【波斯匿王捨袈裟】典故,出自《百緣經》卷九〈聲聞品〉: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的時候,波斯匿王的夫人懷胎滿十月,生下一個男孩子,長得非常的莊嚴殊勝,而且最特別的就是他身上披著出家人的袈裟,並且生下來就會講話:「父王啊!如來世尊有沒有在啊?大德迦葉、舍利弗、目犍連,這些佛的弟子在不在啊?」波斯匿王回答:「都在啊!」王子:「唯願大王為我設供請佛及僧!」,王子請波斯匿王為他設供養佛以及佛的諸大弟子,波斯匿王就請佛入宮。見了太子,佛就問他:「你知道你在迦葉佛的時候,是三藏比丘嗎?」王子答:「是的!」佛又問:「你在母胎裡好不好啊?」王子答:「蒙佛的恩德,還活得過去。」波斯匿王跟夫人看新生的兒子跟佛的問答,也很高興,就請示佛陀:「佛啊!我這個兒子什麼福報,今生剛出生就能夠說話,還可以跟佛對答,談以前的事情?請佛講講我這個兒子,是什麼因緣?」,於是佛說,賢劫中波羅奈國,有佛出世叫迦葉佛,帶著比丘到處遊行教化。到了迦翅王的國家,有一個王太子叫作善生,看到佛以後,深生信敬,回到皇宮就跟大王講:「我要出家修行。」國王當然捨不得,不允許:「我就你這麼一個兒子,你將來要繼承我的王位來養育老百姓,不可以讓你出家的啊!」


王子聽了這個話以後,就非常憂愁,不吃飯,絕食了六天。群臣百姓都跟國王講:「太子已經六天不吃了,再這樣下去可能就活不了了,希望大王能夠同意他出家,可以緩和一下。」於是大王就跟太子講:「我同意你出家,可是有個條件,假設你能夠把三藏經典都讀會了,我就同意你出家,然後你可以見我。」父王是想大概他讀不會,等到他讀會了,我幫他娶老婆、登上王位,就出不了家了,作為緩兵之計。沒想到太子宿世根性很利,很快的就把三藏讀通利了,就來見國王:「我都讀好了,所以可以出家了。」


國王很歡喜,已經是這樣的因緣,因此就把這個國家裡所有的財物都让他享用。於是王子比丘聽了佛的教導以後,就取了很多的財物,施設百味飲食,供養迦葉佛跟兩萬個比丘,而且每一個比丘都供養他們三衣六物。因為供養兩萬個比丘三衣六物的功德,所以不墮惡趣,而且天上人中出生都有袈裟裹身而生,到了今天值遇釋迦牟尼佛,出生在佛法中間,所以有袈裟,也可以出家得道。大家聽到佛講這個因緣,都非常的歡喜。所以「波斯匿王捨袈裟」不是波斯匿王,是波斯匿王的兒子前世布施兩萬個比丘的因緣,所以一出生就身裹袈裟,這個「衣」是出家人的袈裟。


《釋氏稽古略》卷一提到,禪宗的十一祖富那夜奢尊者,他是華氏國人,是瞿曇氏,從脅尊者得法。他到了波羅奈國,有一個馬鳴大士要皈依他出家,十一祖就為大眾說:「這個馬鳴大士,前世為毗舍利的國王。這個國家有一類很貧賤的人,貧窮到沒有衣服穿,像馬一樣裸露身體,因此國王憐憫這些貧賤的人民,所以運他的神通,分身變成很多很多的蠶,讓他們可以把絲抽出來做衣服。後來生在中印度的時候,感受到前面這些馬人、感念他然後悲鳴,所以叫作『馬鳴』。」

二、【入懺文】代表即將開始,是一種輔助觀想內容,幫助我們進入整卷懺儀,並引導我們進入懺文,開始懺悔的前導。入懺文跟出懺文是一前一後,有引導與圓滿結束的功能。


這是《入懺文》的第一段,是讚嘆諸佛菩薩有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的神通功德及慈悲之力,所以要讚美。

【入懺文】 恭 聞


十號【註一】能仁,坐寶蓮華成正覺,十身【註二】調御, 一微塵內轉法輪。光明徧照於十方【註三】,方便全超於十地【註四】。具足十波羅蜜【註五】,故稱十願【註六】大王。 仰冀洪慈,俯垂洞鑑。

【譯解】我們讚嘆偉大全能的佛陀,祂有十種聖名號,佛高坐在寶蓮華上成正等正覺。佛可以示現成道的十種莊嚴佛身,佛也可以在一微塵裡照樣轉法輪,佛的光明遍照於十方法界,佛的神通功德利益所有眾生,遠超過修行十地品的功德,佛的修行具足達到大涅槃所必備的十種勝行,所以我們讚美歌誦佛為十大願王。祈望佛廣大的慈愍心能夠看到洞察我們今天在這邊如實的禮懺。

【註解】


【註一】、【十號】:又稱如來十號。分別為如來、應供、正遍知、明行足、善逝世間解、無上師、調禦丈夫、天人師、佛、世尊。


【註二】、【十身】:融三世間十身:華嚴經說二種之十身,1. 謂融三世間之十身,2. 佛具之十身。融三世間之十身者:一眾生身,六道之眾生也。二國土身,六道眾生之依處也。3. 業報身,生上二身之業因也。(以上三身屬於染分)。4. 聲聞身,觀四諦而求涅槃者。5. 獨覺身,觀十二因緣而求涅槃者。6. 菩薩身,修六度而菩提者。7. 如來身,因圓果滿之妙體,即佛當分之身也。8. 智身,佛身所具能證之實智也。9. 法身,佛身所具所證之真理也。(以上六身屬於淨分)。10.空身,離染淨二分之相而為染淨二分所依,周遍法界無形靈之實體也,表離染淨有無諸相而謂之虛空。此十身中第二之國土身,即國土世間;第一之眾生身及第三業報身乃至第六菩薩身者,為眾生世間;後四身者,智正覺世間也。即此十身融攝三世間之諸法而為毘盧正覺之體,故謂之融三世間之十身。佛具十身:於前十身中第七如來身上而立十身也,此十身經中三處說之,而名字稍異。一說是:「菩提身,願身,化身,住持身,相好莊嚴身,勢力身,如意身,福德身,智身,法身。」。另一說是:「正覺佛,願佛,業報佛,住持佛,化佛,法界佛,心佛,三昧佛,性佛,如意佛。」還有一說是:「無著佛,願佛,業報佛,持佛,涅槃佛,法界佛,心佛,三昧佛,性佛如意佛。」


【註三】、【十方】:佛教術語,指遍及各處的所有方向與位置,即是指整個法界,整片宇宙。


【註四】、【十地】:(daśabhūmi),佛教術語,指大乘佛教修菩薩道行者所要經歷的十個修行階段,出自於《十地經》,後來集入《華嚴經》中,而稱為十地品。


【註五】、【十波羅蜜】:梵語 daśa-pāramitā。菩薩到達大涅槃所必備之十種勝行。全稱十波羅蜜多。又作十勝行,或譯為十度、十到彼岸。(一)六波羅蜜加方便、願、力、智之四波羅蜜。法相宗以此十波羅蜜配菩薩十地,說明修行之次第。即:1.施波羅蜜(梵 dāna-pāramitā),有財施、法施、無畏施三種。2.戒波羅蜜(梵 śīla-pāramitā),持戒而常自省。3. 忍波羅蜜(梵 ksānti-pāramitā),忍耐迫害。4. 精進波羅蜜(梵 virya-pāramitā),精勵進修而不懈怠。5.波羅蜜(梵 dhyāna-pāramitā),攝持內意,使心安定。6. 般若波羅蜜(prajñā-pāramitā),開真實之智慧,曉了諸法實相。7. 方便波羅蜜(梵upāya-pāramitā),以種種間接方法,啟發其智慧。8. 願波羅蜜(梵pranidhāna-pāramitā),常持願心,並付諸實現。9. 力波羅蜜(梵 bala-pāramitā),培養實踐善行,判別真偽之能力。10. 智波羅蜜(梵 jñāna-pāramitā),能了知一切法之智慧。


【註六】、【十願】:普賢十大行願,分別為︰1. 禮敬諸佛。2. 稱讚如來。3. 廣修供養。4. 懺悔業障。5. 隨喜功德。6. 請轉法輪。7. 請佛住世。8. 常隨佛學。9. 恒順眾生。10. 普皆迴向。

這是《入懺文》的第二段,是莊嚴道場的清淨,及莊嚴我們的身心,讓我們身心非常恭敬虔誠的來禮懺。

【入懺文】上來奉為求懺眾等,修建 慈悲道場懺法。玆當第十卷,入壇緣起。端恪一心,精陳十供【註一】。奉獻十方【註二】三寶,熏修十軸【註三】儀文。依十科【註四】之懺法, 解十纏【註五】之罪愆。

【譯解】我們在這莊嚴道場裡一齊虔誠求懺悔,現在梁皇寶懺慈悲道場第十卷即將開始了。我們要身口意都非常專心一意的如實修行,並獻上最好的香花燈塗果茶食寶經衣等十種供品來供養十方三寶,依照梁皇寶懺十卷裡十段懺文的懺悔法,如儀如法的禮拜懺悔修持,祈願能化解消除我們無慚、無愧、嫉、慳、悔、眠、掉舉、惛沈、忿覆等十種悪習煩惱所造成的過失罪業。

【註解】


【註一】、【十供】:以十供養來做功德︰香、花、燈、塗、果、茶、食、寶、經、衣等十種物品供養,各有其不同的象徵意義與功德。


【註二】、【十方】:佛教術語,指遍及各處的所有方向與位置,即是指整個法界,整片宇宙


【註三】、【十軸】:十卷


【註四】、【十科】:唐代道宣撰續高僧傳三十卷,分十科記述由梁初至唐貞觀十九年間歷代高僧之事蹟;其中前八科為修慧,第九為修福。十科即:1. 翻譯,謂翻梵語為華言。如梁朝寶唱、北魏菩提流支等。2. 解義,謂善解如來所說諸經之甚深法義。如梁朝僧旻、慧澄等。3. 習禪,謂人從無始以來逐妄迷真,起惑造業,輾轉沉溺,若能息心靜慮,修習禪定,一旦慧光發生,則了妄顯真,返本還源。如梁代道珍、隋代法充等。4. 明律,謂明曉如來所製律法,防非止過,調練身、口、意三業。如隋代覺朗、唐代慧銑等。5. 感通,謂神妙不測,感之斯應。依大智度論所說,‘通’有身能飛行、移遠能近、彼沒此出、一念即至等四義。如唐代萬四禪師、元圭禪師。6. 遺身,謂重法亡軀,發勇猛之心,奮精進力,務求佛道,故棄身若無有。如唐代法曠、道休等。7. 讀誦,讀指看文,誦即背誦。謂讀誦受持一大藏教者,可以滅罪生福,或得心地開明,顯發智慧。如唐代善慧、慧銓等。8. 護法,謂諸佛所說之教法,賴人弘護,故如來於靈山會上,付囑國王大臣,為法護衛,至若出家奉佛者,尤當勉力精進,作世舟航,以護佛法,而令久住。如元魏曇無最、代僧猛等。9. 興福,謂興造福利。修行之人從事於八福田(曠路義井、建造橋樑、治平險隘、孝養父母、恭敬三寶、給事病人、救濟貧窮、設無遮會)及寫經造像,凡有利於眾生者,皆勉而行之,則由此興福。如唐代智通、慧雲等。10. 雜科,謂兼前九科進修之事,傍及世間經書、治世語言、禮樂文章等,無不兼通。如隋代慧常、唐代寶岩等。


【註五】、【十纏】:十種纏縛眾生之煩惱。乃附隨貪等根本煩惱而起,與染污心相應而造種種惡行,因其纏縛有情令不得出離生死,故謂之纏。即:1. 無慚,於諸功德及有德者無敬崇,卻忌難之,而不自知恥。2. 無愧,於罪為他人所見而不知恥。3. 嫉,於他人諸興盛事心生不喜。4. 慳,吝於惠施世間資財或出世間法財。5.悔,追悔於所作之過惡中而令心不安。6. 眠,令心昏懵而無力省察。7. 掉舉,令心不寂靜,無法成就諸禪觀。8. 惛沈,神識昏鈍,於善法身心無力堪住。9.忿,於違己意之境,則發恚怒而忘失正念。10.覆,即覆藏自己之罪過。

這是《入懺文》的第三段,是細述往昔的業習,懺悔罪業,祈佛加被。

【入懺文】切念某等,因從曩劫,果感今生。昧十善【註一】之正因,造十惡【註二】之業障。十纏自繞,似鈎鎖之連環;十習【註三】自熏,類飛蛾之赴火。漸及百千形狀,復成無量罪端。愛見未忘,貪心難滿。瞋火燒盡菩提之種,業風凋殘功德之林。

【譯解】我們誠懇的反省思惟,從無量劫以來,所造的業直到今生所受的果報,都是因為我們沒有嚴持行戒,不殺生、不偷盜、不邪淫、不妄語、不兩舌、不惡口、不綺語、不貪慾、不瞋恚、不邪見等十種善因緣,反而任意放縱自己去造殺生、不與取、欲邪行、虛誑語、離間語、粗惡語、雜穢語、貪欲、瞋恚、邪見等十種惡業罪行,所以造成今天的種種障礙。又因為我們被無慚、無愧、嫉、慳、悔、眠、掉舉、惛沈、忿、覆等十種煩惱所纏縛,於是把自己束縛捆綁得有如鎖鏈一樣環環相扣的牢固。因此產生了婬習因、貪習因、慢習因、瞋習因、詐習因、誑習因、冤習因、見習因、枉習因、訟習因等十種惡習,以至使煩惱熏染我們的身心,就好像飛蛾往火裡撲一樣,自尋死路的墮入三悪道中。而這剛開始時只是很微细的煩惱惡業,但經過累世多生以來的積累演變發展,惡業就變成百千種的形狀,形成了無量無盡的罪惡。我們追其最根源最普遍的煩惱就是愛(貪瞋痴慢疑)見(身邊邪見戒)煩惱,這兩種煩惱造成生死輪迴不已,更因為我們有愛見所以有貪瞋痴,愛不到得不到就會產生瞋,一念瞋心起 百萬障門開,火燒功德林,所以瞋火燒盡菩提之種,煩惱就好像一把瞋心火,把我們的功德寶林燒得光光的,也就是說我們瞋火所造的惡業可以摧殘累世所積的功德林。

【註解】


【註一】、【十善】:十善(或十善行、十善業、十善業道)是十種善行,是佛教行者修行的根本所在。1.不殺生:不殺害人類以及畜生下至昆蟲等生命。2.不偷盜:不偷取他人財物。3.不邪淫:不與他人配偶及他人所監護之人發生性行為。4.不妄語:不對他人說謊話、空話,不顛倒是非。5.不兩舌:不對他人提是非,不挑撥離間。6.不惡口:不用粗言侮辱他人。7.不綺語:不花言巧語、阿諛奉承他人。8.不貪慾:不貪戀他人財富而欲求自身財富。9.不嗔恚:不怨恨或憎惡他人。10.正見:有施與,有愛樂,有祠祀;有妙行、惡行,有妙行、惡行果;有此世,有他世,有化生有情;有父,有母;世間有阿羅漢,有正至,有正行此世他世,即於現法,知自通達,作證具足住:「我生已盡,梵行已立,所作已辦,不受後有。」


【註二】、【十惡】:在佛教中指十種嚴重程度之惡行。包括:一殺生。二不與取。三欲邪行。四虛誑語。五離間語。六麁惡語。七雜穢語。八貪欲。九瞋恚。十邪見。


【註三】、【十習】:指招感未來地獄果報之十種習因。又作十習因、十因十果。習續前念的善、惡、無記之因,而招感後念的善、惡、無記之果,乃至習續前世善、惡、無記之因,而招感後世善、惡、無記之果。地獄果報之十種習因,即:1. 婬習因,婬習交接,研磨不休,故有火光發動,如人以手自相摩觸,暖氣現前,二習相燃,故感受鐵床銅柱八熱地獄之報。2. 貪習因,貪習交計,發於相吸,吸攪不止,故有積寒堅冰於中凍冽,如人以口吸縮風氣,有冷觸生,二習相凌,故感寒冰地獄之報。3. 慢習因,慢習交凌,發於相恃,馳流不止,如人口舌自相綿味,因而水發,故有血河毒海融銅灌吞之報。4. 瞋習因,瞋習交衝,發於相忤,故心熱發火,鑄氣為金,如人銜冤,殺氣飛動,受此業之感故有宮割斬斫等報。5. 詐習因,詐習交誘,發於相調,引起不住,故有繩木絞挍,如水浸田,草木生長,二習相延,故有杻械枷鎖鞭杖撾棒等報。6. 誑習因,心起欺罔而不止,飛心造姦,故有塵土屎尿穢污不淨,如塵隨風揚,各無所見,故受沒溺騰擲飛墜漂淪等報。7. 冤習因,冤習交嫌而起衝恨,如陰毒之人懷毒惡之心,故受業感而有投擲擒捉擊射之報。8. 見習因,執己之邪見以是非其事,而產生違拒,故有勘問權詐拷訊推鞫等報。9. 枉習因,起誣謗、枉屈良善,由此業之感,故受拘押按捺迫蹙其體、瀝漉其血等報。10. 訟習因,因諍訟交喧而生隱覆之心,故有業鏡之火珠披露宿業對驗等報。

這是《入懺文》的第四段,是虔誠懺悔,祈請加被。

【入懺文】歲月蹉跎,方知過咎;光陰倏忽,始覺前非。今則承懺悔之玄門,幸熏修而有緒。憑諸緇侶,披閱金文。修佛事以周隆,作無窮之法利。 克念攝念以重重,意誠投誠於一一。望佛垂慈,冥熏加被。

【譯解】光陰似箭瞬間穿梭,我們的生命很快就過去了,承蒙聽聞佛法才知道這個過失,現在醒悟以前種種的不對,讓我們憑著佛法的懺悔法門去修學懺悔消除惡業,我們一起依靠著大眾僧的帶領來禮拜懺悔讀誦懺文,我們所修行建立的梁皇寶懺懺法是很周全很圓滿,成就無量無邊的利益功德,今天我們非常專心誠懇的懺悔,並祈望偉大的諸佛菩薩佛三寶慈悲功德力,默默暗中無形的給我們加持,哀憐赦免我們、使我們惡業罪垢盡消除。

三、【讚佛偈】每一卷在入懺文之後,都有一首讚佛偈,是讚佛的三十二莊嚴相,八十種微妙身行特徵,讚佛功德。

【讚佛偈】一念普觀無量劫,無去無來亦無住。 如是了知三世事,超諸方便成十力。

【譯解】當我們一心不亂時,分別執著妄想統統斷盡了,就是一念,一念自然會妄心雜念斷除,一心一念是本來不生不滅的。因此對過去無量劫,現在無量劫,將來無量劫,統統都清清楚楚、明明了了。所以無生無滅,無來無去亦無所住,一念本無來去、無生滅,能夠隨順自性,所以自性即「無去無來亦無住」。如此一來十方三世統統都明瞭,無所不知,無所不能,成為一個全知全能的法身菩薩。因緣果滿,十方三世佛,共同一法身,法身本沒有相,法身是性,法身不生不滅,法身無處不在,無時不在,也是一切萬事萬物之體。因此萬事萬物依它而顯現出來,所以成就了佛果的十種殊勝能力:第一個叫「是處非處智力」有這個能力知一切眾生因緣果報。第二個是「業智力」有這個能力知一切眾生過去現在未來的造作、造業。第三個是「定智力」是知一切禪定三昧,八萬四千法門,八萬四千種修定的方法,他都知道。第四是「根智力」,知一切眾生根性,你是上根、是中根、是下根,所以佛講經說法契機,道理就在此地,他有這麼大的能力。第五個是「欲智力」,曉得你喜歡什麼,你愛好什麼。第六個是「界智力」,界是講一切眾生種種界分,也是屬於你的習氣,你的愛好。第七個「至處智力」,知道一切道,無論你修學哪個法門,修學那個道門,你最高達到什麼境界,他有這種能力神通。這個世間修道的人多,五花八門,你到底最後修到什麼境界,佛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第八個「宿命」,宿命是能知一切眾生生生世世,每一生每一世都幹些什麼事情,沒有一樣不曉得。第九個是「天眼」,能夠見一切眾生,生生世世所有一切狀況統統清楚明白。最後一個是「漏盡」,漏盡是屬於自己,知道自己煩惱斷盡,也就是執著分別妄想確確實實都斷盡,自己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得漏盡通力。

四、【歸命八佛】我們祈請「過去七佛及未來彌勒佛」共有八尊佛為歸命懺主,來作為我們禮懺功德的證明。

【歸命八佛】啟運慈悲道場懺法 一心歸命三世諸佛 南無過去毘婆尸佛 南無尸棄佛 南無毘舍浮佛 南無拘留孫佛 南無拘那含牟尼佛 南無迦葉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當來彌勒尊佛

【譯解】我們 奉請「過去七佛及未來彌勒佛」,共八尊佛。為我們作禮懺功德的證明,啟運慈悲道場懺法。一心歸命三世諸佛。南無過去毘婆尸佛。南無尸棄佛。南無毘舍浮佛。南無拘留孫佛。南無拘那含牟尼佛。南無迦葉佛。(以上是過去佛)。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。(現在佛)。南無當來彌勒尊佛(未來佛) 。每卷入懺開始都一樣。

五、【懺文及佛號】每一卷的懺文,每誦一段懺文,就會禮佛一段。在禮拜每一段佛號的開始,一定是彌勒佛跟釋迦牟尼佛。每一段的佛名號最後二位菩薩,一定是無邊身菩薩、觀世音菩薩。無邊身菩薩是從安樂邊來看,為與樂。觀世音菩薩是從聞聲救苦邊來看,為拔苦。這二位菩薩都是能聞聲而至,隨處安樂,利益眾生。

【懺文及佛號】菩薩迴向法第三十八


今日道場,同業大眾。相與已得,捍勞忍苦。修如是等,無量善根。宜復人人,起如是念。我所修習善根,悉以饒益一切眾生。令諸眾生,究竟清淨。以此所修懺悔善根,令諸眾生,皆悉滅除地獄、餓鬼、畜生、閻羅王等,無量苦惱。以此懺法,為諸眾生,作大舍宅。令滅苦陰,作大救護。令脫煩惱,作大歸依。令離恐怖,作大止趣。令至智地,作大安隱。令得究竟,安隱處作大明照。令滅癡闇,作大燈明。令得安住究竟明淨,作大導師。令入方便法門,得淨智身。

【譯解】今日在一起拜『梁皇懺』的同修們,我們從第一卷到第十卷了,大家都很辛苦的禮拜懺悔,已經成就了很多的功德,而這些所修習的善根功德是全部用來利益一切眾生,令所有的眾生都因為我們所修的懺悔功德而得到清淨安樂,我們所修懺悔的善根,能使所有在地獄餓鬼畜生以及閻羅王等三惡道的眾生,都能消除滅盡那難以承受的熱惱痛苦,希望我們拜『梁皇寶懺』懺法的成就,能夠讓所有受苦難的眾生安住在這個懺悔海裡,像房子一樣能夠讓他們居住,能滅除他們身心的痛苦,能救護他們,使他們心裡的苦惱除掉,使他們能夠有所依靠,離開痛苦恐怖害怕。希望他們能夠開啓智慧之門而得到安隱,讓他們能到舒適安詳大光明的地方,離開愚癡產生正智分明,導引他們能夠走向光明清淨正覺,讓他們能夠進入方便法門,得到清淨智慧的佛菩提身。也希望以此懺悔的功德能讓眾生有所依靠,有所安住的地方,有所正確的趨向,然後到達光明安樂寂靜的地方。

【故事舉例】


《了凡四訓》中有一則故事,有一個很窮困的女子,將自己僅有的兩文錢供養三寶,方丈和尚親自為她迴向。世事多變,這位女子後來做了皇后,就帶著許多宮女再回到這個寺院修大供養。方丈和尚沒有親自主持,只讓徒弟為她誦經迴向。她覺得很奇怪,問老和尚:「從前我很窮苦,布施兩文錢,你親自為我迴向;今天我帶這麼多財富來供養,你怎麼只讓你的徒弟來為我迴向?」老和尚說:「那時的兩文錢是妳全部的財產,妳是真誠心,我一定要替妳迴向;今天妳做了皇后,擁有億萬財富,你拿的這點錢是九牛一毛,我的徒弟給你迴向足夠了。」

【懺文及佛號】今日道場,同業大眾。如此諸法,是菩薩摩訶薩。為怨親故,以諸善根,同共迴向。於諸眾生,等無差別。入平等觀,無怨親想。常以愛眼,視諸眾生。若眾生懷怨,於菩薩起惡逆心者;菩薩為真善知識,善調伏心,為說深法。譬如大海,一切眾毒,所不能壞。菩薩亦爾。愚癡無智,不知報恩,如是眾生,起無量惡,不能動亂菩薩道心。譬如杲(音搞)日,普照眾生,不為無目而隱光明。菩薩道心,亦復如是。不為惡者而生退沒,不以眾生難調伏故,退捨善根。菩薩摩訶薩,於諸善根,信心清淨,長養大悲。以諸善根,普為眾生,深心迴向,非但口言。於諸眾生,皆發歡喜心,明淨心,柔軟心,慈悲心,愛念心,攝取心,饒益心,安樂心,最勝心,以諸善根迴向。菩薩摩訶薩,發如是善根回向。我等今日,亦應仰學如是迴向,心念口言。若我所有迴向功德,令諸眾生,得清淨趣,得清淨生。功德滿足,一切世間,無能壞者。功德智慧,無有窮極。身口意業,具足莊嚴。常見諸佛,以不壞信,聽受正法,離諸疑網。憶持不忘,淨身口業。心常安住,勝妙善根。永離貧乏,七財充滿。修學一切菩薩所學。得諸善根,成就平等。得妙解脫,一切種智。於諸眾生,得慈愛眼。身根清淨,言辭辯慧。發起諸善,心無染著。入甚深法,攝取一切。同住諸佛,住無所住。所有迴向,悉如十方菩薩摩訶薩,所發迴向。廣大如法性,究竟如虛空。願某等得如所願,滿菩提願。四生六道,同得如願。重復增到,五體投地,歸依世間大慈悲父。


南無彌勒佛 南無釋迦牟尼佛 南無威德佛 南無見明佛 南無善行報佛 南無善喜佛 南無無憂佛 南無寶明佛 南無威儀佛 南無樂福德佛 南無功德海佛 南無盡相佛 南無斷魔佛 南無盡魔佛 南無過衰道佛 南無不壞意佛 南無水王佛 南無淨魔佛 南無眾上王佛 南無愛明佛 南無福燈佛 南無菩提相佛 南無智音佛 南無常精進菩薩 南無不休息菩薩 南無無邊身菩薩 南無觀世音菩薩

【譯解】今日在一起拜『梁皇懺』的同修們,我們前面這些迴向利益眾生的方法,都是菩薩摩訶薩為了拯救仇人親人,而以種種的善根功德迴向於所有的眾生,祈盼所有眾生都能與我們平等無二,一視同仁沒差別,自他互換沒怨親想。即使有些眾生對菩薩起了懷怨破壞的心,但經過菩薩用調伏的心,去為他們說很好的道理,也使他成為真正的善知識。菩薩的心像大海一樣能容納百川,就有如再多的毒害進入大海裡也都會化為烏有。有些眾生沒有智慧很愚癡,不知道報答菩薩對他們利益的恩德,反而生起了很多的惡念來傷害破壞菩薩,但這些都不會改變菩薩的慈悲眾生的道心,菩薩的道心就好像正午的太陽照亮著大地一樣,不會因為有人瞎了眼睛就不出來,也不會因為惡人而產生退道,也不會因為眾生的過惡,而對利益眾生的心產生退道,更不會因為眾生難以調伏,就退失捨棄善根。所以菩薩不會為眾生的種種惡習過失,而有所動搖捨離善根,反而對眾生生起種種的大悲利益的心,歡喜心、 明淨心、柔軟心 慈悲心、愛念心、攝取心、饒益心、 安樂心、最勝心、以上都是菩薩所發的善根迴向。所以我們要學習菩薩的這種偉大無私之善根功德迴向,將我們心裡的所有功德都一一迴向於眾生,讓所有的眾生得到清淨慧命,要投生到人天不要墮入三惡道,讓眾生功德具足,不被世間的一切虚幻所破壞,讓眾生身口意清淨具足莊嚴,能常見諸佛不起懷疑心,能常聽聞正法,離開所有的猜疑迷惑,能常見佛常聞佛法而受持清淨身口業。心常安住勝妙善根得身口善根的清淨,具足種種的財富,永遠脫離貧困,要效法菩薩得諸善根成就後。對眾生能怨親平等,得一切種智而能夠解脫成就智慧,希望我們能成就修學一切菩薩所學,也能像菩薩一樣對所有的眾生發起慈愛心。因身根清淨就有四無礙辯,能夠演說諸法利益眾生,能攝取一切眾生進入法性,最後等同諸佛進入無所住的清淨法界,我們所有的迴向都如同十方菩薩摩訶薩所發的迴向願一樣,願我們及四生六道所有眾生,都要效法菩薩所學的菩提願,能夠圓満成就。我們誠心誠意懇切五體投地的,祈求歸依世尊大慈悲父。

【懺文及佛號】又復歸命。如是十方,盡虛空界,一切三寶。願以慈悲力,同加攝受。令回向心,具足成就。某等若具有無量大惡罪業,應受無量無邊楚毒,於惡道中,不能自拔。違今日發菩提心,違菩提行,違菩提願者;願十方大地菩薩,一切聖人,以慈悲心,不違本願,助某等於彼三惡道中,救諸眾生,令得解脫。誓不以苦故,捨離眾生,為我荷負重擔,滿平等願。度脫一切眾生,生老病死,憂愁苦惱,無量厄難。令諸眾生,悉得清淨。具足善根,究竟解脫。捨離眾魔,遠惡知識。親近善友,真善眷屬,成就淨業。盡滅眾苦,具足菩薩無量行願,見佛歡喜,得一切智,還復度脫一切眾生。

【譯解】我們祈願十方盡虛空界諸佛菩薩三寶,以大慈悲力攝受加持,讓我們剛剛所發的迴向心,所發的迴向願,都能圓滿成就。倘若我們有大惡罪業的因緣應受惡業的牽纏,不能夠出離惡道脫離痛苦。也希望今天所發的這些利益眾生的菩提心、菩提願、菩提行,若有所違背、或因緣不具足而不能有所成就,在此我們還要祈求十方的大地菩薩、一切聖人,能以大慈悲心,不違本願來幫助我們完成救度在三惡道中眾生,讓他們能夠得到解脫。絕對不要因為我們自己身心墮在三惡道受痛苦而捨離眾生,雖然我們自己不夠力量、沒辦法利益眾生,但我們還是要效法菩薩去利益眾生,所以祈請諸大菩薩,為我們承擔這個重擔,圓滿我們的平等願。度脫一切生老病死憂愁苦惱的眾生,脫離無量無邊的災難,讓一切眾生都能身心清淨,且具足眾德善根,終究得以解脫。捨離惡魔,親近善知識,成慈悲法親真善眷屬。滅眾苦成淨業,具足菩薩無量行願。歡喜見佛,得四無礙智,具足六神通,任運自在,度化一切眾生,直到成就正等正覺。我們要成為真心斷惡修善之人誦經、念佛、參禪、持咒,才會有功德,若能回向眾生「百千生中受上妙樂,如但回向自家眷屬,或自身利益,如是之果,即三生受樂,捨一得萬報」。

【懺文及佛號】發願第三十九


今日道場,同業大眾,已發迴向竟。次復應須發如是願。尋夫!眾惡所起,皆緣六根。是知六根,眾禍之本。雖為禍本,亦能招致無量福業。故勝鬘(音慢)經言:守護六根,淨身口意,以此義證,生善之本。故於六根,發大誓願。

【譯解】今日在一起拜『梁皇懺』的同修們,我們前面己經發了這些利益眾生的迴向,接下來我們要發如此的心願,我們之所以沉淪三途惡道的罪魁禍首,都是因為不能守護六根,任由他去作善作惡所造成,所以我們要效法菩薩的實踐落實守護六根的功夫。其實這六根-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等都是眾禍之本,雖然它是眾禍之本,但也是能夠成就無量的善法功德,故也是生善之本。所以眾禍之本、生善之本,都是六根的一體兩面,因此我們要為六根發起大願。故《勝鬘經》言:「守護六根,淨身口意。」,其實禍福無門,惟六識之所招啊!

【故事舉例】


一個關於玉兔升月的故事


相傳有三位神仙變成三個可憐的老人,向狐狸、猴子、兔子求食,狐狸與猴子都有食物可以濟助,唯有兔子束手無策。後來兔子說:“你們吃我的肉吧!”就躍入烈火中,將自己燒熟,神仙大受感動,把兔子送到月宮內,成了玉兔。陪伴嫦娥,並搗制長生不老藥。這隻兔子具備了四無量心,在自己什麼都沒有的情況下,願意犧牲自己的生命來供養三個可憐的老人,這是一種無我利他的行為,是一種至善的行為,拔眾生之苦,這是觀世音菩薩的大悲情懷,給眾生歡樂,這是觀世音菩薩的大慈情懷。捨無量心,就是希望一切眾生平等,沒有冤親的區別,“願諸眾生遠離貪嗔癡心,住平等捨。捨無量心是其他三種無量心的基礎,修學先修捨無量心。


這個故事還體現了佛教的因果報應,種善因,得善果;種惡因,得惡果。兔子為了神仙扮成的三個可憐的老人有食物吃,自己奮不顧身的跳進火裡,燒熟了自己,或許三個神仙就是為了考驗猴子、狐狸、兔子三個,最後試出了兔子的慈悲,最後把兔子送入了月宮,做了嫦娥的玉兔。這隻兔子得到了善果,它能得到善果不是偶然,而是一種必然,因為它先前種下了善因。

【懺文及佛號】先發眼根願:願今日道場,同業大眾。廣及十方,四生六道,一切眾生,從今日去,乃至菩提。眼常不見貪慾,無厭詐幻之色。不見諂諛曲媚佞會之色。不見玄黃朱紫惑人之色。不見嗔恚鬥諍醜狀之色。不見打撲苦惱損他之色。不見屠裂傷毀眾生之色。不見愚癡無信疑闇之色。不見無謙無敬驕慢之色。不見九十六種邪見之色。惟願一切眾生,從今日去。眼常得見十方常住法身湛然之色。常見三十二相,紫磨金色。常見八十種好,隨形之色。常見諸天諸仙,奉寶來獻散華之色。常見口出五種色光,說法度人之色。常見分身散體,遍滿十方之色。常見諸佛放肉髻光,感於有緣來會之色。常見十方菩薩辟支羅漢,眾聖之色。常得與諸眾生,及諸眷屬,觀佛之色。常見眾善無教假色。常見七覺【註一】淨華之色。常見解脫妙果之色。常見今日道場,大眾歡喜,讚法頂受之色。常見四眾圍繞聽法渴仰之色。常見一切布施持戒忍辱精進之色。常見一切靜默禪思修習智慧之色。常見一切眾生得無生忍,現前受記歡喜之色。常見一切登金剛慧,斷無明闇,補處之色。常見一切沐浴法流不退之色。已發眼根願竟。相與至心,五體投地,皈依世間,大慈悲父。


南無彌勒佛 南無釋迦牟尼佛 南無善滅佛 南無梵相佛 南無智喜佛 南無神相佛 南無如眾王佛 南無持地佛 南無愛日佛 南無羅睺月佛 南無華明佛 南無藥師上佛 南無持勢力佛 南無福德明佛 南無喜明佛 南無好音佛 南無法自在佛 南無梵音佛 南無妙音菩薩 南無大勢至菩薩 南無無邊身菩薩 南無觀世音菩薩


又復皈依,如是十方,盡虛空界。一切三寶。願以慈悲力,同加覆護。令某等得如所願,滿菩提願。

【譯解】今日在一起禮拜『梁皇懺』的同修們,廣及十方胎、卵、濕、化之四生,天、人、阿修羅、地獄、餓鬼、畜牲等六道眾生。所有一切有情眾生(以己推人,以個推眾) ,從今天起直到成佛之間,願眼睛常看不到:1.不見貪欲無厭詐幻之色,內懷詐幻之心,外現詐幻之色,願常不見此色。2.不見諂諛曲媚佞會之色,現曲媚佞會之色,畢露醜態之形。3.不見玄黃朱紫惑人之色。此等諸色,易於迷惑,令人生染。4.不見瞋恚鬥諍醜狀之色。5.不見打撲苦惱損他之色。6.不見屠裂傷毀眾生之色。7.不見愚癡無信疑闇之色。8.不見無謙無敬驕慢之色。9.不見九十六種邪見之色,等這九條遠離迷惑之色,基本上是要我們遠離一些讓我們眼睛所見到的迷惑之色,因而產生種種苦難煩惱塵欲的惑業。


祈願所有一切眾生從今日起,眼睛常看見我佛所說攝善法戒,眾善之色,願常見:1.十方諸佛,妙極法身,見聞知覺,無非清淨之法身,常見此法身湛然之色,願常見之。2.常見諸佛三十二相,八十種好應身,自足下千輻輪相,乃至頂上肉髻相,全身紫磨金色之相。願常見之。3. 釋梵諸天,供養諸佛,天宮妙寶聚,蓬萊仙眾,奉獻如來,海島珍仙品,如是天仙供具之色,願常見之。4.諸佛口放五色光明,說法度化,五道眾生,如是光色,願常見之。5.諸佛千百億化身,遍滿於十方,如此應化之相,願常見之。6.諸佛頂上,放肉髻光明,感化有緣眾生,共來法會之色,常願見之。7.十方大乘菩薩,中乘辟支,小乘四果,一切三乘聖眾之色,願常見之。8.十方眾生,爭競觀佛之色,願常見之。9.眾善無教假色,不落語言,謂之無教,非青黃赤白,謂之假色,這是種種的善法,願常見之。10.常見七覺淨華之色,七覺支清淨的顏色。11.常見解脫妙果之色,常見修八背捨,得八解脫聖道妙果之色。12.常見今日在道場中,禮懺大眾,意業歡喜,口業讚法,身業頂受,三業翹勤、讚法頂受之色。13.常見四眾男女,圍繞聞法,一心渴仰諦聽,如飲甘露之色。14.常見很多發心菩薩,布施持戒忍辱精進四度之色。15.常見很多發心菩薩,解行菩薩,修禪定智慧之色。16.常見一切眾生,得無生法忍,現前受佛記,現前受記歡喜之色。17.常見兜率天,等覺大士,入金剛慧,斷無明闇,住補處之色。18.常見一切眾生,聽經聞法,以法水沐浴垢穢之身心,得不退中流之色。亦如聞此懺法,真實修持懺悔,正如沐浴,障除罪消,即得清淨不退之色,以上十八種為攝善法戒。祈請十方盡虛空界一切諸佛菩薩三寶,証明我們所發的眼根願已圓滿,我們共同虔誠懇切五體投地,一心祈求歸依世尊大慈悲父!


再次祈求歸依十方盡虛空界一切諸佛菩薩三寶,願諸佛菩薩三寶以大慈悲力,同加攝受覆佑我們以上所發的眼根願,能夠各各菩提願皆得圓滿。這懺文的意思是發眼根願,遠離迷惑之色,我們要遠離一些迷惑或是苦難煩惱塵欲的惑業苦、種種我們眼睛所見到的色。希望看到羅漢辟支佛,佛的眷屬,一直到大眾的聽法學法、修行六度波羅蜜,即圍繞著三寶、聞思修、六度整個佛法菩薩行的種種色。

【註解】


【註一】、【七覺】: 即七覺支、七覺分。1. 擇法覺支,以智慧簡擇法之真偽。2. 精進覺支,以勇猛之心離邪行行真法。3. 喜覺支,心得善法即生歡喜。4. 輕安覺支,止觀及法界次第名為除覺分,斷除身心麤重,使身心輕利安適。5. 念覺支,常明記定慧而不忘,使之均等。6. 定覺支,使心住於一境而不散亂。7. 行捨覺支,捨諸妄謬,捨一切法,平心坦懷,更不追憶,是行蘊所攝之捨之心所,故名行捨。

【懺文及佛號】次發耳根願:又願今日道場,同業大眾。廣及十方,四生六道一切眾生;從今日去,乃至菩提。耳常不聞啼哭愁苦悲泣之聲。不聞無間地獄受苦之聲。不聞鑊湯雷沸震響之聲。不聞刀山劍樹鋒刃割裂之聲。不聞十八地獄間隔無量苦楚之聲。不聞餓鬼飢渴熱惱求食不得之聲。不聞餓鬼行動支節火然作五百車聲。不聞畜生身大五百由旬,為諸小蟲噆(音煞)食苦痛之聲。不聞抵債不還生駱駝驢馬牛中,身常負重,鞭杖楚撻(音踏)困苦之聲。不聞愛別離怨憎會等,八苦之聲。不聞四百四病苦報之聲。不聞一切諸惡不善之聲。不聞鐘鈴螺鼓琴瑟(音色)箜(音空)篌(音喉)琳琅玉珮惑人之聲。惟願一切眾生,從今日去。耳常得聞諸佛說法八種音聲。常聞無常苦空無我之聲。常聞八萬四千波羅蜜聲。常聞假名諸法無性之聲。常聞諸佛一音說法各得解悟之聲。常聞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法身常住不滅之聲。常聞十地菩薩忍辱修進之聲。常聞得無生解,善入佛慧,超出三界之聲。常聞諸法身菩薩入法流水,真俗並觀,念念具足萬行之聲。常聞十方辟支羅漢,四果之聲。常聞帝釋為諸天說般若之聲。常聞十地補處大士,在兜率宮,說不退轉地法行之聲。常聞萬善同歸得佛之聲。常聞諸佛讚歎一切眾生,能行十善隨喜之聲。願諸眾生,常聞諸佛讚言善哉,是人不久成佛之聲。已發耳根願竟。相與至心,五體投地,重復歸依世間,大慈悲父。


南無彌勒佛 南無釋迦牟尼佛 南無善業佛 南無意無謬佛 南無大施佛 南無明讚佛 南無眾相佛 南無德流布佛 南無世自在佛 南無德樹佛 南無斷疑佛 南無無量佛 南無善月佛 南無無邊辯相佛 南無寶月菩薩 南無月光菩薩 南無無邊身菩薩 南無觀世音菩薩


又復歸依,如是十方,盡虛空界,一切三寶。願以慈悲力,同加攝受。令某等得如所願,滿菩提願。

【譯解】今日在一起拜『梁皇懺』的同修們,廣及十方,胎、卵、濕、化之四生,天、人、阿修羅、地獄、餓鬼、畜牲之六道眾生。所有一切有情眾生(以己推人,以個推眾)。從今日起直到成佛之間,願耳根常不聞:1.耳常不聞啼哭愁苦悲泣之聲。2.不聞無間地獄受苦之聲。3.不聞鑊湯雷沸震響之聲。4.不聞刀山劍樹鋒刃割裂之聲。5.不聞十八地獄間隔無量苦楚之聲。6.不聞餓鬼飢渴熱惱求食不得之聲。7.不聞餓鬼行動支節火然作五百車之聲。8.不聞畜生身大五百由旬,被諸小蟲噆食苦痛之聲。9.不聞抵債不還,生駱駝驢馬牛中。身常負重並鞭杖楚撻困苦之聲。10.不聞愛別離怨憎會,乃至生、老、病、死等八苦之八苦聲音。11.不聞四大不調,有四百四病苦報之呻吟哀嘆聲。12.不聞一切諸惡不善之聲,如一些不好且傷害人家的話。13.不聞鐘鈴螺鼓琴瑟箜篌琳琅玉珮等誘惑人之聲,如有些歌曲是會迷惑我們的心。總共是十三條。第一條講到不要聽到哭聲,小孩子生下來第一個動作就是哭,人死的時候也是哭,所以生死都是哭。在生命中痛苦到了極點就會哭,當然有人喜極而泣、高興到極點也會哭,其實真正哭的時候,我們多少會感覺到他內心的悲傷難過。讓人心裡感到很悵然不容易解開的。從今天起直到成佛之間,願耳根常聽到:1.耳常得聞諸佛說法八種音聲。2.常聞無常苦空無我之聲。3.常聞八萬四千波羅蜜之聲。4. 常聞諸法無性,因緣和合,假名諸法之聲。5. 常聞大乘方等,諸佛一音演說法,眾生隨類各得解脫之聲。6.常聞一切眾生皆有佛性,法身常住不滅之聲。7.常聞十地菩薩從歡喜地至法雲地修進之聲。8.常聞得無生解善入佛慧超出三界,證得法性無生解超出三界之聲。9.常聞諸法身菩薩入中道法流,任運流入薩婆苦海。二諦融通,真俗並觀,念念具足萬行,法身菩薩證得空性之聲。10.常聞十方辟支羅漢四果證道之二乘聲。11.常聞帝釋為諸天說大乘般若波羅蜜之諸天聲。12.常聞十地補處大士在兜率宮說不退轉地法行之聲。補處菩薩就是等覺菩薩了。13.常聞法華會上,開權顯實,九界同歸,萬善同歸得佛之聲。所有的一切善行、菩薩行,最後終得成就佛的這種音聲。14.常聞諸佛讚歎一切眾生能行十善隨喜之聲。最基本的十善,保有人天的果報,然後能夠在人天進修菩薩行。15. 願諸眾生常聞諸佛讚言善哉,當知是人,行願成就,這是不久受記成佛之聲。以上總共有十五條基本上都是說法之聲,我們希望所在的環境、所聽到的都是佛法的聲音,或菩薩行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進、禪定般若之聲,都是清淨菩提之音,以上是耳根願聞之聲。祈請十方盡虛空界一切諸佛菩薩三寶,來証明我們所發的耳根願已圓滿,我們共同虔誠懇切五體投地一心祈求歸依世尊大慈悲父!


再次祈求歸依十方盡虛空界一切諸佛菩薩三寶,願諸佛菩薩三寶以大慈悲力,同加攝受覆佑我們以上所發的耳根願,能各各菩提願皆得圓滿。


這懺文是說次發耳根願,十三條不要聽聞要遠離的惡聲,痛苦苦惱的哭聲,地獄受苦之聲,餓鬼內心的飢餓,與身體的痛苦之聲,身體被人所食之聲,身體常常負重被鞭打、抵債之聲,傷害人家不好的言語之聲。這十五條都是希望聽聞之聲是說法之聲,希望所聽到的都是佛法的法音聲音,了脱生死之音,不希望聽到世間種種其它的法。

【懺文及佛號】次發鼻根願:又願今日道場,同業大眾。廣及十方,四生六道,一切眾生;從今日去,乃至菩提。鼻常不聞殺生滋味飲食之氣。不聞畋(音田)獵放火燒害眾生之氣。不聞蒸煮熬炙眾生之氣。不聞三十六物革囊臭處之氣。不聞錦綺羅縠惑人之氣。不聞地獄剝裂焦爛之氣。不聞餓鬼飢渴飲食糞穢膿血之氣。不聞畜生腥臊不淨之氣,不聞病臥床席無人看視瘡壞難近之氣。不聞大小便利臭穢之氣。不聞死屍胮(音旁)脹蟲食爛壞之氣。唯願大眾六道眾生,從今日去。鼻常得聞十方世界,牛頭旃檀無價之香。常聞優曇缽羅五色華香。常聞歡喜園中諸樹華香。常聞兜率天宮說法時香。常聞妙法堂上遊戲時香。常聞十方眾生,行五戒十善六念之香。常聞一切七方便人【註一】十六行【註二】香。常聞十方辟支、學無學【註三】人、眾德之香。常聞四果四向得無漏香。常聞無量菩薩,歡喜、離垢、發光、焰慧、難勝、現前、遠行、不動、善慧、法雲之香。常聞眾聖戒、定、慧、解脫、解脫知見,五分法身之香。常聞諸佛菩提之香。常聞三十七品、十二緣觀、六度之香。常聞大悲、三念、十力、四無所畏、十八不共法香。常聞八萬四千諸波羅蜜香。常聞十方無量妙極法身常住之香。已發鼻根願竟。相與至心,五體投地,歸依世間,大慈悲父。


南無彌勒佛 南無釋迦牟尼佛 南無梨陀法佛 南無應供養佛 南無度憂佛 南無樂安佛 南無世意佛 南無愛身佛 南無妙足佛 南無優钵羅佛 南無華纓佛 南無無邊辯光佛 南無信聖佛 南無德精進佛 南無妙德菩薩 南無金剛藏菩薩 南無無邊身菩薩 南無觀世音菩薩


又復歸依。如是十方盡虛空界。一切三寶。願以慈悲力。同加攝受。令某等得如所願。滿菩提願。

【譯解】今日在一起禮拜『梁皇懺』的同修們,廣及十方,胎、卵、濕、化之四生,天、人、阿修羅、地獄、餓鬼、畜牲等之六道眾生,及所有一切有情眾生(以己推人,以個推眾)。從今天起直到成佛之間,願鼻常不聞:1.不聞殺生滋味飲食之氣,殺其禽畜之生命,得其血肉為飲食,其滋味之氣,皆葷腥臭惡。2.不聞畋獵放火燒害眾生之氣,獵獸則任其焚斃,其氣非常臭惡。3.不聞蒸煮熬炙眾生之氣。4.不聞三十六物革囊臭處之氣。世人迷昧無知,或男愛女姿,或女貪男色,不知革囊臭穢,為三十六種臭物所依處。外十二,為髮、毛、爪、齒、眵、淚、涕、唾、垢、汗、屎、尿。中十二,為皮、膚、血、肉、筋、脈、骨、髓、肪、膏、腦、膜。內十二,為脾、腎、心、肺、肝、膽、腸、胃、赤痰、白痰、生臟、熟臟。共為三十六物,革囊包內所貯臭物之氣。5.不聞錦綺羅胡縠等美色衣服,嬌豔之色,善惑人氣之氣。6.不聞地獄剝皮裂腹,火燒焦爛之氣。7.不聞餓鬼道中,飢渴非常,不得飲食,惟有啖食糞穢膿血等,飢渴飲食糞穢膿血之氣。8.不聞畜生腥臊不淨之氣。9.不聞病臥床席,無人看視,生毒瘡惡疾,臭穢滿室,難可近身之氣,無人看視瘡壞難近之氣。10.不聞大小便利臭穢之氣,最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,始得清淨。11.不聞死屍胮脹蟲食爛壞之氣。這十一條世間惡穢的氣息,前四條是不要聞到眾生屍體被毀壞、被燒煮的惡氣、殺生飲食眾生、畋獵燒害眾生、 蒸煮眾生、還有三十六物、身體裡面腑臟手足等肉腐爛的臭氣,第五講到世間珍綺絹絲好東西香氣、 迷惑人的氣,六、七、八是三途惡穢的臭氣,九、十、十一講到病死還有身體大小便的臭氣,這十一條可以說都是不好的穢氣,我們希望能夠遠離它。希望所有一切四生六道眾生,從今天起直到成佛之間,願鼻常得聞:1.十方世界牛頭栴檀無價之香,牛頭栴檀是最好的檀香木所燒出來的香氣。願常聞此華香。2. 願常聞優曇缽羅五色華香,三千年一現之優曇缽羅,有青、黃、赤、白、黑五種色,願常聞此華香。3. 願常聞利天上,歡喜園內,寶樹華之香。4.彌勒大士,在兜率天宮,說不退轉法輪之香。願常聞此香。5.帝釋在忉利天妙法堂中說般若之香。願常聞此香。6.常聞十方眾生,有持五戒之戒香,行十善之善香,乃至念佛、念法、念僧、念天、念戒、念施之六念香。7. 七方便人,是修行開悟聲聞乘在見道之前的七個位次,就是四念處、總相、別相、煖、頂、忍、世第一,就是修行四念處、別相念、總相念、然後煖頂忍世第一,這七個位次的行者,是進入開悟見道的前方便。十六行香是在見道的時候,觀所謂的四諦的每一諦有四種行相,叫十六行相。苦諦是無常、苦、空、無我,集諦是因、集、生、緣,道諦是道、如、行、出,滅諦是滅、靜、妙、離,總共十六行相。如是行觀之香。願常聞此香。8.十方所有辟支佛,已證果之無學人,及未證果之有學人。言具四德者:(我生已盡。梵行已立。所作已辦。不受後有。)無學具此四德之香。願常聞此香。9.須陀洹、斯陀含、阿那含、阿羅漢之四果,初果向、二果向、三果向、四果向之四向,如是四果四向的無漏香。願常聞此香。10.別教住、行、向、地,大士修證進德之香,願常樂聞。11.眾聖所證之無作戒,無漏定,無生慧,無餘解脫,及道種慧解脫知見,五分法身之香。願常聞此香。12.常聞諸佛無上菩提覺法之香。13.常聞聲聞人所修三十七道品,四念處,四正勤,四如意足,五根,五力,七覺支,八正道之香。緣覺人,十二因緣,還滅觀門,從無明滅,緣行滅,乃至生滅緣老死滅之香及菩薩六度之香。14.常聞大悲三念(念諸佛,是無上醫王。念尊法,是救病良藥。念賢聖僧,是看病之母)。十力(是處非處、業、定、根、欲、界、至處、宿命、天眼、漏盡) 。四無所畏(總持,知根,決疑,答報。)十八不共法(身、口、意、無不定、無異想、無不知捨,欲、念、精進、智慧、解脫、解脫知見、身業、口業、意業、知過去、知現在,知未來。)之香。十八不共法,唯佛獨證。非但不與凡夫二乘共,亦不與菩薩共。15.常聞八萬四千波羅蜜香。16.常聞十方無量妙極法身常住之香。以上十六種都是清淨功德無漏之香。這以上是鼻根願聞之香,祈請十方盡虛空界一切諸佛菩薩三寶,証明我們所發的鼻根願已圓滿,我們共同虔誠懇切五體投地,一心祈求歸依世尊大慈悲父!


再次祈求歸依十方盡虛空界一切諸佛菩薩三寶,願諸佛菩薩三寶以大慈悲力,同加攝受覆佑我們以上所發的鼻根願,能夠各各菩提願皆得圓滿。這懺文是說發鼻根願,願鼻常不聞十一種世間惡穢的氣息。但願鼻常聞十六種清淨功德無漏之香。

【註解】


【註一】、【七方便人】:是修行開悟聲聞乘在見道之前的七個位次,就是四念處、總相、別相、煖、頂、忍、世第一;就是修行四念處、別相念、總相念、然後煖、頂忍、世第一,這七個位次的行者,是進入開悟見道的前方便。


【註二】、【十六行】:是在見道的時候,觀所謂的四諦的每一諦有四種行相,叫十六行相。苦諦是無常、苦、空、無我,集諦是因、集、生、緣,道諦是道、如、行、出,滅諦是滅、靜、妙、離,總共十六行相。


【註三】、【無學】:也叫絕學。這個證實相的人已不需要再修學佛法了,他已經畢業。「無為」看起來休閒自在,無所作為,實際上他已經沒有任何妄想,不需要再修什麼道,學什麼法,無為而無不為。達到無為境界的人,沒有他作不到的事。因為他盡知法界真諦,證得了大自在、大智慧。實相:實者,非虛妄議。相者即無相,法性各為實相。《圓覺經》云:「眾生國土同一法性,地獄天宮皆為淨土。」

【故事舉例】


有一個人很想見到彌勒菩薩,覺得彌勒菩薩是大圓滿的象徵,所以天天都去朝覲,但每次都見不到。在路上他常常遇到一個乞丐,渾身污垢,又黑又臭,還長滿了膿瘡,有蟲子從膿瘡裡爬出來。每次見到這乞丐他都掩鼻跑過,但是他對彌勒菩薩虔誠、敬信的心從未改變。終於有一天,他看到彌勒菩薩坐在路邊,大喜過望。彌勒菩薩要求他背上自己行走,那個人太高興了,馬上背起菩薩,覺得自己背上了三世諸佛加持的圓滿功德。


結果路邊的人見了他都紛紛掩鼻躲開,因為大家看到是他背上一個滿身惡臭長滿膿瘡的乞丐,避之唯恐不及,但他卻覺得渾身舒服,香氣滿身。


這個故事的含義是什麼呢,當內心充滿污濁時見到的世界就是污濁的;反之,見到的就是美麗清新的世界。境隨心轉就是這個道理。

【懺文及佛號】次發舌根願:又願今日道場,同業大眾。廣及十方,四生六道,一切眾生;從今以去,乃至菩提。舌恆不嘗傷殺一切眾生身體之味。不嘗一切自死之味。不嘗生類血髓之味。不嘗冤家懟主毒藥之味。不嘗一切能生貪愛煩惱滋味之味。願舌恆嘗甘露百種美味之味。恆嘗諸天自然飲食之味。恆嘗香積香飯之味。恆嘗諸佛所食之味。恆嘗法身戒定慧熏修所現食味。恆嘗法喜禪悅之味。恆嘗無量功德滋治慧命甜和之味。恆嘗解脫一味等味。恆嘗諸佛泥洹(音環)至樂最上勝味之味。已發舌根願竟。相與至心,五體投地,歸依世間大慈悲父。


南無彌勒佛 南無釋迦牟尼佛 南無真實佛 南無天主佛 南無樂高音佛 南無信淨佛 南無婆耆羅陀佛 南無福德意佛 南無燄熾佛 南無無邊德佛 南無聚成佛 南無師子遊佛 南無不動佛 南無信清淨佛 南無虛空藏菩薩 南無薩陀波崙菩薩 南無無邊身菩薩 南無觀世音菩薩


又復歸依,如是十方,盡虛空界,一切三寶。願以慈悲力,哀愍覆護。令某等得如所願,滿菩提願。

【譯解】今日在一起拜『梁皇懺』的同修們,廣及十方,胎、卵、濕、化之四生,天、人、阿修羅、地獄、餓鬼、畜牲等六道眾生,及所有一切有情眾生(以己推人,以個推眾)。從今天起直到成佛之間,願舌不嘗:1.舌恆不嘗傷殺一切眾生身體之味,也就是說不去殺害或不去吃眾生的肉。2.不嘗一切自死之味,是說如果牠自己死的也不要去吃牠。3.不嘗生類血髓之味,是說不嘗眾生的血髓。4.不嘗冤家懟主毒藥之味,是說希望不要被其他有情眾生所傷害,不被冤家仇人下毒藥,以至於受到毒害,我們希望能離開。5.不嘗一切能生貪愛煩惱滋味之味,也就是說能夠引起欲望煩惱的味道,我們也希望能夠遠離。希望能常嘗到:1.甘露百種美味之味,也就是說像甘露一樣各種各樣美好的食物。2.恆嘗諸天自然飲食之味,也就是說諸天自然生出來的飲食味道。3.恆嘗香積香飯之味,是說清淨國土的飯香。這三個真實的味都是人間天上的甘露妙味及淨土清淨的勝味。接下來從第四以後到第九是法味,就是佛法之味,這個就不是所謂的實體之味。4.恆嘗諸佛所食之味。我們的舌根是可以轉換的,可以說佛所吃的食物,因為他的舌根不一樣,所以他所吃的東西,雖然跟我們凡夫所吃的東西是同樣,可是祂所嘗的味道卻不一樣,所以我們希望能夠感受體會到佛的那一種功德法味。5.恆嘗法身戒定慧熏修,所現食味。是說由法身的功德所變現的法味。6.恆嘗法喜禪悅之味,是說一種清淨的法樂。7.恆嘗無量功德。滋養慧命甜和之味,是說一種清淨的法樂。8.恆嘗解脫一味等味一種,清淨的法樂。9.恆嘗諸佛泥洹(音環)。至樂最上勝味之味,是說味是跟舌根的一種交融的一種清淨法樂。以上是舌根願,祈請十方盡虛空界一切諸佛菩薩三寶,証明我們所發的舌根願已圓滿,我們共同虔誠懇切五體投地,一心祈求歸依世尊大慈悲父!


再次的祈求歸依十方盡虛空界一切諸佛菩薩三寶,願諸佛菩薩三寶以大慈悲力,同加攝受覆佑我們以上所發的舌根願,能夠各各菩提願皆得圓滿。這懺文是說發舌根願,有五條是不希望嘗到且要遠離之味,另有十條是希望恆嘗之味。

【故事舉例】


一日,佛陀與阿難到王舍城中托缽乞食,結束後走出城門,見到城門邊有一個大深坑。當時王舍城的人都把大小便棄置此坑,再加上雨水的累積,所以水坑污穢不堪。濁水中,有一隻似人形卻又多手多腳的蟲,見到佛陀走來,便將頭伸出水面,淚流滿面地看著佛陀。佛陀見了,非常憐憫,回到耆闍崛山後,阿難問佛陀:「世尊!剛剛在王舍城外濁水中的蟲,是造了什麼樣的惡業?又何時才能解脫呢?」


佛陀告訴阿難及大眾:「過去無量劫時,有佛出現於世教化眾生。佛涅槃後,於像法中有一婆羅門造立僧房,供養僧眾。當時有居士送酥油來,維那法師因為前來掛單的僧人過多而心生瞋恚,就把酥油藏起來,不分給其他來掛單的僧眾。掛單比丘於是問:『為何不分給我酥油呢?』維那法師說:『我常住在此,而你只是來此掛單的僧人,為何要分給你?』掛單比丘說:『但這是居士要供養給現前僧的。』維那法師便開口大罵:『你怎麼不去吃屎尿啊?為何要向我拿酥油!』因為這樣的惡口,維那法師死後即投身為濁水中的蟲,且無量劫都住在屎尿當中。」


佛陀告誡弟子們:「你們應當善護口業,因為惡口的過患比猛火還可怕。要常感恩父母、僧眾的恩德,說柔軟語、讚歎語,因為僧眾是幫助我們出離三界的福田,而父母則是三界內最勝福田。僧眾中,有成道證果的聖者,若能虔心供養,不僅能夠得到人天福報,亦可成道證果。而父母,懷胎十月,辛苦哺育孩子,並給予教誨,提供學習的環境;孩子長大後若是出家修行,不僅自己得到解脫,也能令有緣大眾解脫自在,可謂自利利他。因此,父母、僧眾是兩種最殊勝的福田,人天福報、解脫妙果,都是因為他們而得成就。」


佛說此經時,無量百千眾生有成就初果乃至四果,亦有眾生發願成佛,或成就聲聞、辟支佛果者,大眾合掌禮佛右繞,歡喜而去。


典故摘自《大方便佛報恩經卷三》

【懺文及佛號】次發身根願:又願今日道場,同業大眾。廣及十方,四生六道,一切眾生;從今日去,乃至菩提。身常不覺五欲邪媚之觸。不覺鑊湯爐炭寒冰等觸。不覺餓鬼頭上火然烊銅灌口焦爛之觸。不覺畜生剝裂苦楚之觸。不覺四百四病諸苦惱觸。不覺大熱大寒難耐之觸。不覺蚊蚋(音銳)蚤虱諸蟲之觸。不覺刀杖毒藥加害之觸。不覺飢渴困苦一切諸觸。願身常覺諸天妙衣之觸。常覺自然甘露之觸。常覺清涼不寒不熱之觸。常覺不飢不渴無病無惱體強之觸。常覺無有刀杖苦楚之觸。常覺臥安覺安無諸憂怖之觸。常覺十方諸佛淨土微風吹身之觸。常覺十方諸佛淨土七寶浴池,洗蕩身心之觸。常覺無老病死諸苦之觸。常覺飛行自在與諸菩薩,聽法之觸。常覺諸佛涅槃八自在觸。已發身根願竟。相與至心,五體投地,歸依世間,大慈悲父。


南無彌勒佛 南無釋迦牟尼佛 南無行明佛 南無龍音佛 南無持輪佛 南無財成佛 南無世愛佛 南無法名佛 南無無量寶明佛 南無雲相佛 南無慧道佛 南無妙香佛 南無虛空音佛 南無虛空佛 南無越三界菩薩 南無跋陀婆羅菩薩 南無無邊身菩薩 南無觀世音菩薩


又復歸依。如是十方,盡虛空界,一切三寶。願以慈悲力,覆護攝受。令某等得如所願,滿菩提願。

【譯解】今日在一起拜『梁皇懺』的同修們,廣及十方,胎、卵、濕、化之四生,天、人、阿修羅、地獄、餓鬼、畜牲之等六道眾生,及所有一切有情眾生(以己推人,以個推眾)。從今天起直到成佛之間,願身不觸覺:1.常不覺一切不正當之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等五欲,曲媚諂佞的邪觸,也就是說能讓我們生起五欲之觸覺。2.常不覺地獄中,刀山劍樹,鑊湯爐炭寒冰的惡觸,也就是說不要有如身處地獄道,受盡痛苦的那種觸覺。3.常不覺餓鬼飢渴熱惱,頭上火然、烊銅灌口焦爛的惡觸,也就是說不要有如身處餓鬼道,身體被摧破的那種痛苦觸覺。4.常不覺畜生鞭撻驅逐,宰割剝裂的惡觸,也就是說不要有如身處畜生道,常常會弱肉強食,被人殺掉的那種痛苦觸覺。5.常不覺四大不調,生四百四病,憂悲苦惱之觸,也就是說不要有如生病的那種痛苦病苦的觸覺。6.常不覺大熱大寒難耐之觸。7.常不覺蚊蚋蚤虱臭蟲等諸蟲之觸。8.常不覺刀杖劍槍,及毒藥加害之觸,也就是說不要有如被人家打,被人家毒害的那種感覺。9.常不覺無飲食,飢渴逼惱,一切困苦之觸。以上九種是我們希望遠離的。其實身體的觸都是直接面對的痛苦,比其他的眼、耳、鼻、舌所受的苦,更是直接且劇烈,這種痛苦太可怕,是難以接受的,所以我們真的希望一切有情眾生,能夠離開這九種太可怕又難以承受的痛苦。接下來是我們希望能夠常觸覺到:1.身常覺諸天妙衣之觸,天上衣非常非常輕就像沒有重量一樣,常覺有如穿天衣般輕輕的這種觸覺。2. 常覺自然甘露之觸。3.常覺清涼不寒不熱之觸,沒有寒暑四季如春。4.常覺不饑不渴,無病無惱體強之觸,就是沒有生病。5.常覺無有刀杖苦楚之觸,就是沒有刀杖之觸。6.常覺臥安覺安,無諸憂怖之觸,就是能夠睡覺睡得很安隱沒有恐懼。7.常覺十方諸佛淨土,微風吹身過,身體很舒服且清涼之觸。8.常覺十方諸佛淨土,七寶浴池,八功德水,隨心自在,洗滌身穢,蕩除心垢之觸。9.常覺無老病生死等,三苦、八苦、諸苦,唯有解脫自在常樂之觸。10.常覺飛行自在,與諸菩薩聽法共行,參預海會,得聞妙法之觸。11.常覺諸佛涅槃,以智所發之常、樂、我、淨,以及理所發之無常、無樂、無我、無淨,如是無上八種自在之觸。以上十一種是我們希望身體能夠常觸覺到的。以上是身根願,祈請十方盡虛空界一切諸佛菩薩三寶,証明我們所發的身根願已圓滿,我們共同虔誠懇切五體投地,一心祈求歸依世間大慈悲父!


再次的祈求歸依十方盡虛空界一切諸佛菩薩三寶,願諸佛菩薩三寶以大慈悲力,同加攝受覆佑我們以上所發的身根願,能夠各各菩提願皆得圓滿。

【懺文及佛號】次發意根願:又願今日道場,同業大眾。廣及十方,四生六道,一切眾生;從今日去,乃至菩提。意常得知貪欲、嗔恚、愚癡,為患。常知身殺、盜、淫、妄言、綺語、兩舌、惡口,為患。常知殺父、害母、殺阿羅漢、出佛身血、破和合眾,謗佛法僧,不信因果,是無間罪。常知人死更生,報應之法。常知遠惡知識,親近善友。常知諮受九十六種,邪師之法為非。常知三漏五蓋十纏【註一】之法是障。常知三途可畏,生死酷劇,苦報之處。願意常知一切眾生,皆有佛性。常知諸佛,是大慈悲父,無上醫王,一切尊法,為諸眾生病之良藥;一切賢聖,為諸眾生看病之母。常知歸依三寶,應受五戒,次行十善,如是等法,能招天上人中勝報。常知未免生死,應修七方便觀;輭頂等法。常知應行無漏苦忍十六聖心,先修十六行觀,觀四真諦。常知四諦,平等無相,故成四果。常知總相、別相,一切種法。常知十二因緣,三世因果,輪轉無有休息。常知修行六度八萬諸行。常知斷除八萬四千塵勞,常知體會無生,必斷生死。常知十住階品,次第具足。常知以金剛心,斷無明闇,得無上果。常知體極一照,萬德圓備,累患都盡,成大涅槃。常知佛地十力,四無所畏,十八不共【註二】,無量功德,無量智慧,無量善法。已發意根願竟。相與至心,五體投地。歸依世間,大慈悲父。


南無彌勒佛 南無釋迦牟尼佛 南無天王佛 南無珠淨佛 南無善財佛 南無燈焰佛 南無寶音聲佛 南無人主王佛 南無羅睺守佛 南無安隱佛 南無師子意佛 南無寶名聞佛 南無得利佛 南無徧見佛 南無馬鳴菩薩 南無龍樹菩薩 南無無邊身菩薩 南無觀世音菩薩


又復歸依,如是十方,盡虛空界,一切三寶。願以慈悲心,哀愍覆護攝受。令某等得如所願,滿菩提願。

【譯解】今日在一起拜『梁皇寶懺』的同修們,廣及十方,胎、卵、濕、化之四生,天、人、阿修羅、地獄、餓鬼、畜牲等六道眾生,及所有一切有情眾生(以己推人,以個推眾)。從今日起直到成佛之間,願常得知意念的造悪:1.意常得知貪欲、瞋恚、愚癡為患,我們一切生死的根源就是「貪瞋癡煩惱」,它的根源是「我執」,「我執」落在生命裡就是所謂的「身見」,就是執著這個肉體為自我。因貪瞋痴對這個肉體的我身起了執著的我見,於是引發出來煩惱,所以要息滅貪瞋癡,必須要能夠破除身見。身見在哪裡呢?在我們內心的深處,所以要知道貪瞋癡就是煩惱的三根本,修行是要返回自性的內心深處去看那個身見、我見,然後把它破除了以後,才能夠真正的出離生死。 2.常知身殺、盜淫、妄言、綺語、兩舌、惡口為患,「身殺、盜、婬」是身三惡業,「妄言、綺語、惡口、兩舌」是口四過;前面是意三,第二條是身三口四,所以第一條跟第二條加起來,總共就是十惡業。3.常知殺父、害母、殺阿羅漢、出佛身血、破和合眾、謗佛法僧、不信因果是無間罪。4.常知人死更生報應之法,知道生死輪迴、三世因果的報應之法。5.常知遠離惡知識、親近善知識。6.常知道九十六種邪師之法是會障礙我們修行,是不可以接近邪惡的種種外道修行。7.常知三漏、五蓋、十纏之法是障,要知道「三漏五蓋」是貪欲、睡眠、掉舉、疑、瞋恨,「十纏」是十種煩惱,這些都是我們修行的障礙。8.願常知三塗苦報,長年累劫,可畏可懼,生死無窮酬報無盡,要知道三惡道的可怕。以上這八種的禍患,希望我們能夠守護意念不要起惡。接下來是我們希望常要有的意念善法:1.願常知十法界一切眾生,皆具有佛性,將來皆必成佛。2.願常知佛寶是為與樂拔苦之大慈悲父。法寶為一切眾生治三障病之法藥。僧寶為看護眾生業病之慈母。3.願常知歸依三寶,應受五戒行十善等法,能招未來人天勝妙五欲之樂報。4.願常知未免六道生死輪迴,應修「七方便觀」是聲聞乘的修法,四念處、別相念、總相念,加上煖頂忍世第一,叫七方便。乃發真無漏之前方便法。5.願常知應行無漏苦法,以觀欲界生死等苦。至世第一後心真如理顯,生無漏忍,是名苦法忍乃至苦法智,集法忍集法智,滅法忍滅法智,道法忍道法智,此欲界四諦下四忍四智,又苦類忍、苦類智、集類忍、集類智、滅類忍、滅類智、道類忍、道類智,此上二界四諦下四忍四智,是謂八忍、八智之十六聖心。忍,定也。智,慧也。忍能縛惑,智能斷惑。忍是因,智是果。忍亦名無礙道,智亦名解脫道。由此十六心,發真無漏,得入初果見道位。然欲行此十六聖心,先須於四諦下,修十六行觀。自下忍而入中忍,中忍修三十二行而入上忍。從世第一後心,得證初果,見真諦理。6.願常知苦、集為世間因果,滅、道為出世因果。雖有世間出世間的不同,但平等無相。了知全是一個真諦的道理,故成四果聖者阿羅漢果。以出世之滅、道,治世間之苦、集,病除則藥亡,故知平等無相。7.願常知總相、別相等法相,若總相,如戒、定、慧之三學,別相,則開之有三十七道品。又最初別觀四念處,乃別相。若總觀四念處,則觀一境,即觀一切境。如觀身不淨,而心、受、法,皆不淨。又四諦為總相,開四諦為十二因緣,為別相,此乃小乘聲聞法。8.願常知十二因緣,不出惑、業、苦、三道亦不出三世因果。如無明、行、為過去二支因。從識至受,為現在五支果。愛、取、有為未來三支因。生、老死、為未來二支果。從因到果,輾轉輪迴,無暫停息,名順生觀。從無明滅,乃至老死滅,名還滅觀。此為中乘緣覺法。9.願常知修行六度。修菩薩行,從前面的四諦、十二緣起跟六度──締、緣、度,是佛法聖道的三個通路。推而廣之,有三百五十之極度。以六度乘之,成二千一百度。又以四大、六衰乘之,成二萬一千。以貪、瞋、癡、等分,四法乘之,成八萬四千波羅蜜門。10.願常知修八萬四千法門,除八萬四千塵勞。此為大乘菩薩法。以上為藏教三乘法門。11.願常知體會不自、不他、不共、不離之四性,推窮無生之妙理,了知一切法,當體即空。雖有非有,如幻如化。當處即知生死了不可得,不斷而斷。此通教法。12.願常知住、行、向、地、四十位,歷別階級,次第具足等法門。13.願常知等覺大士,金剛後心,斷無明闇,即得無上圓滿報身。14.願常知體極一照,萬象全消,諸緣一齊放下。上無佛道可成,下無眾生可度。此一念空,永斷生死無明之累患。由於當下一念圓照,萬德無不圓備。所謂發心究竟二不別者。15.願常知佛果十力、四無所畏、十八不共法,乃眾生理具之無量功德智慧。此為圓教法門。以上這十五種是我們希望常有的善法意念,現在意根的願已完成,祈請十方盡虛空界,一切諸佛菩薩三寶,証明我們所發的意根願已圓滿,我們共同虔誠懇切五體投地,一心祈求歸依世尊大慈悲父!


再次的歸依祈求十方盡虛空界一切諸佛菩薩三寶,願諸佛菩薩三寶以大慈悲力,同加攝受覆佑我們以上所發的意根願,能夠各各菩提願皆得圓滿。

【註解】


【註一】、【十纏】:十種煩惱。纏就是煩惱的別名。十纏就是無慚、無愧、嫉、慳、悔、睡眠、掉舉、昏沉、嗔念、覆。


【註二】、【十八不共】:即佛的十八種功德法。惟佛獨有,不與三乘共有,故雲不共。即身無失、口無失、念無失、無異想、無不定心、無不知已捨、欲無減、精進無減、念無減、慧無減、解脫無減、解脫知見無減、一切身業隨智慧行、一切口業隨智慧行、一切意業隨智慧行、智慧知過去世無礙、智慧知未來世無礙、智慧知現在世無礙。

【懺文及佛號】次發口願:又願今日道場,同業大眾。廣及十方,四生六道,一切眾生;從今日去,乃至菩提。口常不毀訾(音子)三寶。口不謗弘通法人,說其過惡。不言作善不得樂報,作惡不得苦果。不言人死斷滅,不復更生。不說無利益,損他人事。不說邪見外道,所造經書。不教人作十惡業。不教人造五逆罪。不稱揚人惡。不言俗間無趣好戲笑事。不教人僻信邪師鬼神。不評論人物好醜。不嗔罵父母師長善友。不勸人造罪。不斷人作福。願口常讚歎三寶。讚歎弘通法人,說其功德。示人善惡果報。常說悟人身死,神明不滅。常發善言,使人利益。常說如來十二部經【註一】。常言一切眾生,皆有佛性,當得常樂我淨。常教人孝養父母,敬事師長。常勸人皈依三寶,受持五戒十善六念。常讚誦經典,說諸善事。常教人近善知識,遠惡知識。常說十住佛地無量功德。常使人修淨土行,莊嚴極果。常教人勤禮三寶。常教人建立形像。修諸供養。常教人作諸善事,如救頭然。常教人救濟窮苦,無暫停息。已發口願竟。相與至心。五體投地,歸依世間大慈悲父。


南無彌勒佛 南無釋迦牟尼佛 南無世華佛 南無高頂佛 南無無邊辯才成佛 南無差別知見佛 南無師子牙佛 南無梨陀步佛 南無福德佛 南無法燈蓋佛 南無目犍連佛 南無無憂國佛 南無意思佛 南無樂菩提佛 南無師子游戲菩薩 南無師子奮迅菩薩 南無無邊身菩薩 南無觀世音菩薩


又復歸依,如是十方,盡虛空界,一切三寶。願以慈悲力,覆護攝受。令某等得如所願,滿菩提願。

【譯解】今日在一起拜『梁皇懺』的同修們,廣及十方,胎、卵、濕、化之四生,天、人、阿修羅、地獄、餓鬼、畜牲等六道眾生,及所有一切有情眾生(以己推人,以個推眾)。從今日起直到成佛之間,願我們口常不說一切惡:1.口常不批評毀謗佛、法、僧三寶。2.不謗毀弘揚流通聖教的人。要知人非聖賢,誰能無過?3.不言作善不得樂報,作惡不得苦果,不說違背因果報應的話。4.不言人死斷滅,不復更生,作善無功,造惡無過,不信因果罪惡無量。5.不說無利益損他人之事,不損害他人的利益。6.不說邪見外道所造經書,不說一些邪見的典籍。7.不教人作身三、口四、意三、十惡業等事,不慫恿別人去做壞事。8.不教人造弒父、弒母、弒阿羅漢、出佛身血、破和合眾等五大逆罪。9.不稱揚人惡,不講別人的壞話過失。10.不言俗間無趣好戲笑事,不去言談那些低俗嬉笑之事。11.不教人相信邪師鬼神,不叫人去信鬼神之說。12.不評論人物好醜,不談論他人之是是非非。13.不瞋罵父母師長善友,對尊長不可以回嘴,不可以跟他辯論高低。14.不勸人造悪罪,不阻斷他人作福德,反而要勸人止惡行善。


以上這十四條是我們希望永不造的口業。接下來是我們希望常要做的口善業有:1.願口常讚歎三寶,願讚歎佛寶為無上醫王,法寶為治病良藥,僧寶為看病慈母。2.讚歎弘揚流通佛法的善知識。更讚歎其弘法功德不可稱量。3.常開示善惡果報對人所造成的輪迴因果。令人知因識果改惡向善。4.常說悟人身死,其神魂總不磨滅。以此生死相續,開示迷流令人覺悟。5.常發善言使人利益。6.常說如來十二部經,要講佛的經典,不要講外道的經典。7.常言一切眾生皆有佛性,當得常樂我淨。8.常教人孝養父母,敬事師長。9.常勸人歸依三寶,歸依佛兩足尊,不墮地獄。歸依法離欲尊,不墮餓鬼。歸依僧眾中尊,不墮畜生。又教人守持五戒、五常,及身、口、意、三業清淨之十善,念佛、法、僧、天、戒、施之六念。10.常讚誦經典說諸善事,有大利益。能離苦得樂進趨菩提,令生信樂之心。11.常教人親近善知識,遠離惡知識。12.常說十住佛地,無量功德。13.常使人修清淨行,往生極樂世界,莊嚴極果。14.常教人勤禮奉事三寶,得福無量。15.常教人建立寺堂,供奉諸佛菩薩尊像,修諸供養,將來可招勝妙果報。16.常教人速修功德,勤修善事。切莫因循怠忽。當知公修公得,婆修婆得,作諸善事,如救頭然。17.常教人救濟窮苦,當須救人如救溺,濟人如濟度,無暫停息。以上這十七種是我們希望常有的口善業。現在我們的口願已完成,我們祈請十方盡虛空界一切諸佛菩薩三寶,証明我們所發的口根願已圓滿,我們共同虔誠懇切五體投地,一心祈求歸依世尊大慈悲父!


再次祈求歸依十方盡虛空界一切諸佛菩薩三寶,願諸佛菩薩三寶以大慈悲力,同加攝受覆佑我們以上所發的口根願,能夠各各菩提願皆得圓滿。其實六根就是行,我們已經發了六根的願,已經朝向行善的人天解脫菩提之道,更斷除行惡墮入三途惡道之行了。

【註解】


【註一】、【如來十二部經】:佛說經分為十二類,亦作十二分教。即長行、重頌、孤起、譬喻、因緣、無問自說、本生、本事、未曾有、方廣、論議、授記。

【懺文及佛號】諸行法門:又願十方盡虛空界,四生六道,一切眾生。從今發願之後,各能具足諸行法門;篤信三寶,恭敬法門。不懷疑惑,堅固法門。欲斷起惡,勤懺法門。欲願清淨,念悔法門。不毀三業,護身法門。永淨四事,護口法門。息心清淨,護意法門。具足所願,菩提法門。一切不害,悲心法門。化使立德,慈心法門。不毀他人,歡喜法門。不欺他人,至誠法門。欲滅三塗,三寶法門。終不虛妄,真實法門。不慢彼我,捨害法門。無有猶豫,棄結法門。斷鬪訟意,無諍法門。奉行平等,應正法門。又願眾生,具足如是無量法門;心趨法門。觀心如幻。意斷法門。捨不善本,神足法門。身心輕便,信根法門,不願退輪。進根法門,不捨善軛(音惡) 。念根法門,善造道業。定根法門,攝心正道。慧根法門,觀無常空。信力法門,越魔威勢。進力法門,一去不還。念力法門,未曾忘捨。定力法門,滅眾妄想。慧力法門,周旋往來。進覺法門,積行佛道。正定法門,逮(音待) 得三昧。淨性法門。不樂餘乘。願諸眾生,悉具菩薩摩訶薩。如是等百八法門,清淨佛土。勸化慳嫉,悉度眾惡八難之處。攝諸諍訟嗔恚之人,勤行眾善。攝懈怠者,定意神通,攝諸亂想。已發願竟。相與至心,五體投地,歸依世間大慈悲父。


南無彌勒佛 南無釋迦牟尼佛 南無法天敬佛 南無斷勢力佛 南無極勢力佛 南無慧華佛 南無堅音佛 南無安樂佛 南無妙義佛 南無愛淨佛 南無慚愧顏佛 南無妙髻佛 南無欲樂佛 南無樓至佛 南無藥王菩薩 南無藥上菩薩 南無無邊身菩薩 南無觀世音菩薩


又復歸依,如是十方,盡虛空界,一切三寶。願以慈悲力,救護攝受。令三界六道,四生眾生,以今慈悲道場懺法,發心發願,功德因緣,各各具足。功德智慧,以神通力,隨心自在。

【譯解】諸行法門:又願十方盡虛空界四生六道一切眾生,從今日起六根發願以後,我們已經警悟守護六根的重要性,所以現在要從六根去解除,要繼續更具體去行持實踐以下諸行法門:1.我們要篤信三寶,這屬於恭敬法門。2.我們要對三寶自心不懷疑慮,不被外境所惑亂,這不懷疑惑是堅固法門。3. 我們要把惡斷除,非懺不斷,故要勤修懺悔法門。4.欲願未來身、口、意、三業清淨,必須念修五悔。如隨喜、讚歎、讀誦等,是念悔法門。5. 我們要身不毀於殺、盜、淫之三惡業,故要守護身如潔玉,是護身法門。6. 我們要永淨妄言、綺語、兩舌、惡口等四惡業,故要守口如瓶,是護口法門。7. 我們要息諸妄念,一心清淨,心念不起貪瞋癡,故要防意如守城郭,是護意法門。8.凡所有發菩提心願,無不具足,是菩提法門。9.我們不去傷害眾生,及一切生靈,是大悲法門。10.我們要去教化眾生成就善德,使其立德是慈心法門。11. .我們要不毀謗他人,不去批評人家,更要多生起種種的歡喜,是歡喜法門。12.我們要很誠懇不去欺騙別人,是至誠法門。13.我們要歸依佛不墮地獄,歸依法不墮餓鬼,歸依僧不墮畜生,斷除三途惡道,是欲滅三途,三寶法門。14.我們始終都要言論很誠實不妄言,是終不虛妄,真實法門。15.我們不去驕慢他人,是不慢彼我,捨害法門。16.因為心裡不疑惑就沒有煩惱,這就是無有猶豫,棄結法門。17.斷鬥訟意,不跟人家鬥爭,無諍法門。18.奉行平等應正法門,一切眾生平等。又願所有眾生具足以下之無量法門。現在我們的心要趨向:1.心趨法門,觀心如夢,觀心如幻。2.意斷法門,斷除不善惡法。3.神足法門,身心輕便,所以我們可以飛行自在,越山過嶺,身心輕便。4.信根法門一信永信,不生疑惑,堅信不被境風所退轉。5.進根法門,不捨一切善法,精進所有的善法。6.念根法門。念慈在茲,不緣餘念,善造出世之道業。7.定根法門,一心湛寂,攝心於正道。8.慧根法門,以慧心觀照世間法,皆苦、空、無常、無我。9.信力法門,信而有力,雖有強魔,威勢阻撓,亦能超越。10.進力法門,向前直往,百折不回,永不退轉。11.念力法門,於一切事理性相,明了記憶,從未曾有所妄捨。12.定力法門,息滅胡思亂想。13.慧力法門,往返照察,周旋無礙。14.進覺法門,積功累德,進行無上佛道。15.正定法門,速得無上三昧之正定。16.淨性法門,能淨其性,如太虛空,即最上一乘,親近佛道所以不樂其它的聖道。希望所有的眾生都能夠具足菩薩種種百八清淨的法門,能夠修諸行法門來對治百八的煩惱。上則清淨諸佛國土,下則勸化慳嫉眾生,自利利他,悉度四惡趣八難地的眾生,攝諸貪、瞋、癡之三毒眾生,令入三無漏學,勤行眾善。收攝一切懈怠眾生,令趨向精進。攝諸散亂妄想眾生,令得定意神通。現在我們已發願完成,我們祈請十方盡虛空界一切諸佛菩薩三寶,証明我們所發的六根願、口根願及具足諸行法門已圓滿,我們共同虔誠懇切五體投地,一心祈求歸依世尊大慈悲父!


再次的祈求歸依十方盡虛空界一切諸佛菩薩三寶,願諸佛菩薩三寶以大慈悲力,同加攝受覆佑,令一切眾生及三界四生六道一切眾生。以現在的慈悲道場懺法,發菩提心、立菩提願、修菩提行之功德因緣,至此已經圓滿具足,福德莊嚴,願為智德莊嚴,福智二德莊嚴佛果,以神通力,各得隨心自在。

【故事舉例】


有一天佛陀對著所有弟子在講經說法, 忽然他叫起了阿難說: 你拿一個桶子, 到前方五里路遠的一個小村莊,向一個在井邊洗衣服的老婦人,要一桶水回來,記得態度要客氣和善一點。阿難點點頭, 拿著空桶子,往世尊指示的方向去要水。他想說,這麼容易的事,一定輕易就能辦妥世尊所交待的任務。走阿走,走到了那村莊,真有位白髮蒼蒼的老婦在井邊洗衣服。阿難很有禮貌的向這位老婦恭敬的作揖說:老人家阿老人家,可否跟你要一桶水嗎?那老婦一抬起頭望向這位年輕人,不由怒從心生,很生氣的說:不行!這口井只能給這村子裡的人使用,任何外人,是不被允許的!接著就把阿難給趕走了,任由阿難苦苦哀求也不為所動!阿難無奈!只有帶著空桶回去,他將他所遭遇的種種情形,娓娓的向世尊和在場的弟子道來。世尊點點頭,示意阿難坐下,接著祂叫;舍利弗去。舍利弗一樣走阿走!走到了那村莊,一樣見到那個白髮蒼蒼的老婦還在井邊洗衣服,舍利弗一樣很有禮貌的向這位老婦人說:老人家阿老人家,可否跟你要一桶水嗎?那老婦一抬起頭望向這年輕人,不由得心花怒放,彷彿見了一個很投緣的親人,很高興的說:行!行! 來!來!我來幫你打水。打好一桶水給舍利弗後, 又叫他等一下,老婦人匆忙的回家拿一些齋食叫舍利弗帶著路上吃。他帶了整桶水回去,將他所遇到的種種情形,也娓娓的向世尊和在場的弟子道來,世尊點點頭一樣示意舍利弗坐下。阿難和在場弟子就很納悶、疑惑,問世尊是何種因緣造成阿難和舍利弗這兩人有這麼大的差別?世尊開示說道:在遠劫前的一世,這位老婦淪為畜牲道是隻老鼠,牠死在路邊被烈日豔陽暴曬著。阿難那時候是個趕貨經商的生意人,見到這隻死老鼠,心中起了嫌惡之心,掩鼻而過。舍利弗那時是個正要赴京趕考的讀書人,見到這隻死老鼠,心中起了憐憫之心,順手捧把泥土將牠掩蓋。經久遠劫以後,現在他們見了面,產生這樣不同的差別待遇。眾人可以想像,小小的起心動念,就有如此大的善惡果報,何況是直接加諸痛苦在人身上呢?

【懺文及佛號】囑累第四十


今日道場,同業大眾。相與已為六道四生眾生,發誓願竟。次以眾生咐囑諸大菩薩,願以慈悲心,同加攝受。以今懺悔發願功德因緣,又願以慈悲念力,令一切眾生,悉皆樂求無上福田,深信施佛,有無量報。令一切眾生,一心向佛,具得無量清淨果報。願一切眾生,於諸佛所,無慳悋心。具足大施。無所愛惜。又願一切眾生,於諸佛所,修無上福田,離二乘願。行菩薩道,得諸如來,無礙解脫,一切種智。又願一切眾生,於諸佛所,種無盡善根得佛無量功德智慧。又願一切眾生,攝取深慧,具足清淨無上智王。又願一切眾生,所游自在,得諸如來,至一切處,無礙神力。又願一切眾生,攝取大乘,得無量種智,安住不動。又願一切眾生,具足成就第一福田,皆能出生一切智地。又願一切眾生,於一切佛,無嫌恨心,種諸善根,樂求佛智。又願一切眾生,以妙方便,往詣一切莊嚴佛剎,於一念中,深入法界,而無疲倦。又願一切眾生得無邊身,盡能徧游十方世界,而無疲厭。又願,一切眾生,成廣大身,得隨意行,得一切佛神力莊嚴,究竟彼岸。於一念中,顯現如來自在神力,徧虛空界。已發如是大願竟。廣大如法性,究竟如虛空。願一切眾生,得如所願,滿菩提願。


相與至心,五體投地。倘某等若受苦報,不能救眾生者,以諸眾生囑累:


無量無邊盡虛空界無生法身菩薩。無量無邊盡虛空界無漏色身菩薩。無量無邊盡虛空界發心菩薩。興正法馬鳴大師菩薩。興像法龍樹大師菩薩。十方盡虛空界無邊身菩薩。十方盡虛空界觀世音菩薩。文殊師利菩薩。普賢菩薩。師子遊戲菩薩。師子奮迅菩薩。師子幡菩薩。師子作菩薩。堅勇精進菩薩。金剛慧菩薩。棄陰蓋菩薩。寂根菩薩。慧上菩薩。常不離世菩薩。藥王菩薩。藥上菩薩。虛空藏菩薩。金剛藏菩薩。常精進菩薩。不休息菩薩。妙音菩薩。妙德菩薩。寶月菩薩。月光菩薩。薩陀波侖菩薩。越三界菩薩。

【譯解】今日在一起拜『梁皇寶懺』的同修們,廣及十方,胎、卵、濕、化之四生,天、人、阿修羅、地獄、餓鬼、畜牲等六道眾生,及所有一切有情眾生(以己推人,以個推眾)。我們從第一卷到第十卷由皈歸依、断疑、懺悔、發菩提心、發願、迥向、顯果報、出地獄、解冤釋結、自慶、警緣三寶、懺主謝大眾、及發願為過去、現在、未來的所有諸天諸仙諸王、父母師長僧眾所有一切六道有情眾生、及其眷屬禮佛懺悔迴向,我們這樣一路來由歸依懺悔行菩薩道、發菩提心願做一切有利益有情眾生之事,但我們知道自己只是個初發心的人,擔心能量不夠,甚至有可能自己都還要淪落生死輪迴中,所以我們祈請諸佛菩薩三寶,慈悲大力攝受加持幫忙,讓我們所發利益眾生的願力能夠順到完成。我們再次祈請諸佛菩薩三寶,慈悲大力攝受加持幫忙如下:1.以所有眾生懺悔發願功德因緣,願諸佛菩薩以慈悲心加持攝受。2.希望菩薩讓一切眾生一心向佛,能夠歸依佛供養佛,求佛的無上福田,成就人天的善果報。3.願一切眾生,發心供養諸佛,沒有慳悋、不捨的心。廣大佈施供養,沒有絲毫愛惜,我們要知道能夠有供養三寶的因缘,那是最殊勝的功德,千萬不要錯過。4.願所有眾生,在佛菩薩三寶邊,修佛果得無上福田,不樂小法,永離二乘的願行,唯勤行菩薩道,修大乘佛法,因緣果滿,才能証得諸如來的八大解脫自在,永離生死的無礙解脫,得諸如來無礙解脫一切種智。5.願所有眾生,在佛菩薩三寶邊,廣種福田之後還要廣植善根,因為福是福報,善根是智慧,要有福慧圓滿才能解脫,才能趨向於佛的覺性菩提智。6.願所有眾生善根增長,後得甚深之妙慧,成就最殊勝、最清淨的無上智王。7.願所有眾生,能夠隨處親近如來、親近諸佛,得到如來處的無礙神通力。8.願所有眾生能夠成就智慧,能隨處自在的供養如來,並得成就佛的智慧,才能安住不動轉。9.願所有眾生具足成就無上福田後,便能生出一切智地。10.願所有眾生能夠對一切佛菩薩三寶發起恭敬供養,生出無上欣悅的心,沒有任何的罣礙。11.願所有眾生以不思議方便,往詣一切世界,莊嚴佛剎,以極樂為法界藏土,故能深入法界而無疲倦。12.願所有眾生得無邊身,盡能遊十方世界而無疲厭。13.願所有眾生成就廣大如虛空的法身,隨意所行,無有阻礙。得諸佛神力,莊嚴佛果菩提,究竟涅槃彼岸。並於一念中顯現如來自在神通力,遍滿虛空法界,最後還是希望所有眾生都能夠成佛。我們這個願是無量無邊廣大如法性,究竟如虛空,我們及所有眾生在前面已發如是大願,希望我們及所有眾生所發的願都能滿願。我們再次虔誠懇切五體投地,跪拜頂禮諸佛菩薩三寶,倘若我們發這個願時,我們還在受苦報,而沒有辦法做到救度眾生,也祈願把我們今天所發成就眾生的願,做為最後成佛的願,祈請諸佛菩薩能夠慈悲大力攝受加持圓滿我們的願!以諸眾生囑累。菩薩很多可分為法身、無漏色身、 初發心三類,法身菩薩按階位就是十地以上,無漏色身菩薩是三賢位有十住、十行、十向。下面就是所囑累的菩薩。第一是無量無邊盡虛空界,證入空性無生的法身菩薩。第二是無量無邊盡虛空界不退墮生死,以智慧色身來度化眾生的無漏色身菩薩。第三是無量無邊盡虛空界,還會淪落生死的初發心菩薩。能夠興起正法的印度馬鳴大師菩薩及興法像的龍樹大師菩薩。能夠尋聲救苦感護的十方盡虛空界無邊身菩薩。十方盡虛空界觀世音菩薩。文殊師利菩薩。普賢菩薩。師子遊戲菩薩。師子奮迅菩薩。師子幡菩薩。師子作菩薩。堅勇精進菩薩。金剛慧菩薩。棄陰蓋菩薩。寂根菩薩。慧上菩薩。常不離世菩薩。藥王菩薩。藥上菩薩。虛空藏菩薩。金剛藏菩薩。常精進菩薩。不休息菩薩。妙音菩薩。妙德菩薩。寶月菩薩。月光菩薩。薩陀波侖菩薩。越三界菩薩。

【懺文及佛號】又復囑累,如是十方,盡虛空界,一切菩薩。願諸菩薩摩訶薩,以本願力,誓度眾生力;攝受十方,無窮無盡,一切眾生。願諸菩薩摩訶薩,不捨一切眾生,同善知識,無分別想。願一切眾生,知菩薩恩,親近供養。願諸菩薩慈愍攝受,令諸眾生,得正直心。隨逐菩薩,不相遠離。願一切眾生,隨菩薩教,不生違反,得堅固心,不捨善知識,離一切垢,心不可壞。令一切眾生,為善知識不惜身命,悉捨一切不違其教。令一切眾生,修習大慈,遠離諸惡,聞佛正法。悉能受持。令諸眾生,同諸菩薩,善根業報,菩薩行願,究竟清淨。具足神通,隨意自在。乘於大乘,乃至究竟一切種智。於其中間,無有懈怠。乘智慧乘,至安隱處,得無礙乘,究竟自在。始從歸依三寶,斷疑生信,懺悔發心,顯果報,出地獄,解怨自慶,發願迴向,終至囑累。所有功德,悉以佈施十方盡虛空界,一切眾生。仰願彌勒世尊,現為我證。十方諸佛,哀愍覆護。所悔所願,皆得成就。願諸眾生,同慈悲父,俱生此國。預在初會,聞法悟道,功德智慧,一切具足。與諸菩薩,等無有異。入金剛心,成等正覺。

【譯解】我們再次的祈請以上諸佛菩薩,願諸菩薩摩訶薩以本願力,誓度眾生力,不要忘記你們的誓願,能夠攝受十方無窮無盡一切有情眾生。 願諸菩薩摩訶薩能夠不要捨棄我們,同於親近善知識,無怨親想並無高低想。願一切眾生知道菩薩的厚恩且常親近供養,恭敬奉侍。我們知道諸菩薩是希望所有眾生都能夠跟著祂們不要離開,所以我們願諸菩薩慈愍攝受,令諸眾生得正直真如心,隨逐菩薩常相親近而不捨離。希望所有眾生能夠接受聽聞菩薩的教悔,並心生感恩不起叛逆之心,得堅固不退道心。不捨離善知識,永離一切煩惱垢染,自然心性常在善念不被污染破壞。又令諸眾生不惜身命的接受、親近菩薩善知識的教誨,不達背聖教慈海,並捨棄世間之物的貪戀。又令諸眾生修習慈悲喜捨遠離諸惡法,聞佛所說正法,都能夠頂戴受持。又令所有眾生都能同諸菩薩,善報、行願、具足清淨神通自在遊於四方,乃至究竟一切種智安隱之地。這一部梁皇寶懺從開始歸依三寶、 斷疑生信、懺悔發心、顯果報、出地獄、解怨自慶、發願回向、直到最後囑累。所有種種功德不為自利,願全部布施十方盡虛空界一切眾生,仰願彌勒世尊現身為我們做證明。十方諸佛菩薩,慈悲哀愍攝受,讓我們所有修持梁皇寶懺懺悔法的所有眾生,及所發的菩提願都得到成就圓滿。並願所有眾生同歸依大慈悲父!都能生在有佛法的國度裡,將來能夠參與龍華初會聞彌勒佛說法,圓悟大乘得証生死解脫,所有福德智慧都具足,如同諸菩薩等無有異處,成就菩薩的功德,入金剛心,成妙覺果,最後終究能夠成就佛果。

【故事舉例】


一天,瞿波離比丘來到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,向佛陀恭敬頂禮後,即退坐一旁說:「舍利弗及目犍連這兩位比丘造了很多惡業。」佛陀一聽,馬上勸阻瞿波離比丘:「千萬不要這樣說,你到我這邊來應發歡喜心,舍利弗及目犍連兩位比丘所做的都是善行,他們從不為惡啊!」這時瞿波離比丘依舊不改其想法,仍堅持舍利弗及目犍連兩位比丘所行甚惡,全無善良的本性。世尊告訴瞿波離比丘:「你真是愚癡之人,不信如來所說的話,還一直惡言說他們的不是。你今天造此惡口之業,不久即會受報。」果不出佛陀所言,瞿波離還坐在位子上時,身體即長出惡瘡,起初如芥子般小,慢慢轉變如大豆一樣,進而像胡桃,最後就如手掌般大,並且膿血四溢,最後命終身亡墮入蓮華地獄。這時,目犍連尊者聽到瞿波離比丘命終的消息,便前往精舍,請示佛陀瞿波離比丘投生何處?佛陀回答:「他已墮入蓮華地獄之中。」目犍連尊者聽了馬上告訴世尊:「我到地獄去開導他。」世尊說:「你不需要去。」但目犍連尊者仍堅持要去開導瞿波離比丘,佛陀只好默然不作回應。


隨後,目犍連尊者即顯神通,頃刻間便到蓮華大地獄中。他看到瞿波離比丘的身體被赤火燃燒著,又有百頭牛正在犁刮他的舌頭。於是,目犍連尊者在虛空中結跏趺坐,彈指喚醒瞿波離比丘,瞿波離看他一眼便問:「你是什麼人?」目犍連尊者說:「我是釋迦牟尼佛的弟子目犍連。」沒想到瞿波離比丘一聽,竟然回答:「縱使我今天墮到這個地獄受苦,也不會後悔之前所說的話。」此話才一說完,立即有千頭牛犁刮他的舌頭。目犍連尊者看到這個景象,心中感到無限地惆悵懊悔,只好就此離開,回到舍衛城中。目犍連尊者頂禮佛陀後,將發生的事情稟告佛陀,佛陀說:「我之前不是已跟你提醒,不要去見這個惡人。」這時世尊開示一首偈語:


「夫士之生,斧在口中,所以斬身。


由其惡言,彼息我息,此二俱善。


已造惡行,斯墮惡趣,此為最惡。


有盡無盡,向如來惡,此者最重。


一萬三千,六一灰獄,謗聖墮彼,身口所造。」


接著,世尊告訴諸大比丘,當學三種法,以成就修行:「要做善事,要說善語,要心存善念。」眾比丘聽佛開示後,皆依教奉行。


典故摘自《增壹阿含經‧卷十二》

【懺文及佛號】多陀阿伽度,阿羅訶,三藐三佛陀。十號具足,度人無量,拔生死苦。以今懺悔禮佛功德因緣,願諸眾生,各各具足,得如所願,滿菩提願。某等今日所發誓願,悉同十方盡虛空界,一切諸佛,諸大菩薩,所有誓願。諸佛菩薩,所有誓願,不可窮盡。我今誓願,亦復如是。廣大如法性,究竟如虛空。窮未來際,盡一切劫。眾生不可盡,我願不可盡。世界不可盡,我願不可盡。虛空不可盡,我願不可盡。法性不可盡,我願不可盡。涅槃不可盡,我願不可盡。佛出世不可盡,我願不可盡。諸佛智慧不可盡,我願不可盡。心緣不可盡,我願不可盡。起智不可盡,我願不可盡。世間道種、法道種、智慧道種,不可盡,我願不可盡。若十種可盡,我願乃可盡。一切和南,三乘聖眾。

【譯解】多陀阿伽度。阿羅訶。三藐三佛陀。具足如來十種通號,度脫眾生無量,救拔生死之苦,以現在懺悔禮佛功德,願諸眾生,各得圓滿所願。又願今日所發誓願,都如同十方盡虛空界一切諸佛諸大菩薩的所有誓願,諸佛菩薩的所有誓願廣大不可窮盡、究竟如虛空,我們也效法諸佛菩薩一樣,所有的誓願廣大不可窮盡,究竟如虛空。諸佛菩薩的所有誓願:1. 眾生不可盡,我願不可盡,也就是說我的願像眾生一樣不可窮盡。2. 世界不可盡,我願不可盡,也就是說我的願像世界一樣無可窮盡。3. 虛空不可盡,我願不可盡,也就是說我的願像虛空一樣不可窮盡。4.法性不可盡,我願不可盡,也就是說我的願像法性一樣無量無邊。5.涅槃不可盡 我願不可盡,我的願像涅槃一樣不可窮盡。6.佛出世不可盡,我願不可盡,我的願像佛出世一樣不可窮盡。7. 諸佛智慧不可盡,我願不可盡,我的願像諸佛智慧一樣不可窮盡。8.心所緣取的境界不可盡,我願不可盡。9.起智不可盡 我願不可盡,智慧無量無邊不可盡,所以我的願像智慧一樣不可盡。10.世間道種、法道種、智慧道種,不可盡,我願不可盡,世間的智慧不可盡,我願不可盡。前面舉了十種比喻,這十種法不可盡、所以我願不可盡,這十種可盡了,我的願亦可盡了。就如普賢菩薩所說眾生界盡,眾生業盡,眾生煩惱盡,我願乃盡。懺文已竟,和南聖眾。我們現在不是佛而是發心的菩薩,因發心的缘故,所以以願來做前導。三界六道一切眾生信受佛法、斷惡修善、福增慧長、早證無上菩提! 願此功德莊嚴佛淨土,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,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,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。

六、【尾讚】將這一卷懺文的大意用讚的方式來重點提要,及為結束這一卷懺文跟佛菩薩名號的禮拜後,藉由十地菩薩果位及願力的不同,對每一地菩薩,從初地到十地,都證得同等的法性,可是還有一些業障的深淺而分成十地的差別,但所證的法性是平等的。因業障層層清淨,以象徵功德層層而上直到圓滿,尾讚最後回向,所稱念的菩薩名號不同,是依「十地菩薩」的十個位階,由歡喜地到法雲地的法身菩薩。

【尾讚】捍勞懺禮。冀佛垂慈。六根【註一】滿願在斯時。諸行悉堅持。回向菩提。囑累度人師。南無法雲地菩薩摩訶薩 三稱

【譯解】我們從第一章供養香華儀開始,認真禮拜求懺,大家不辭疲倦辛苦的禮拜的梁皇寶懺儀軌共十卷,就是希望佛能夠降下大慈悲神通力,利益大眾,度化眾生,圓滿六根解脫生死之願。我們希望效法菩薩種種的法門,最後把所有的功德迴向於菩提,因為菩薩都是度人的大菩薩。我們祈請讚嘆諸佛菩薩能證得以佛法之雨滋潤眾生,以慈悲之雲隱蔽萬物,且祈請十方諸佛都為其灌頂,預祝即將入于佛位的第十地菩薩,南無法雲地菩薩摩訶薩 三稱

【註解】


【註一】、【六根清淨】:指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達到遠離煩惱的境界。比喻已沒有任何欲念。

七、【出懺文】在每卷圓滿尾讚之後,引導我們把懺悔的內容再次做總結的提升,將已懺悔的功課告一個段落,且提升自已對佛法的信心修持,及契入佛法的菩提道路上。在出懺的時候,把懺悔的功德迴向,希望諸佛菩薩證明我在努力懺悔,並把所修行的功德集合起來,轉化成為利益一切眾生的功德回向。


《出懺文》第一段讚佛功德:用佛的容貌跟佛的慈悲,來形容佛的功德浩蕩巍巍。

【出懺文】十身相好,巍巍不動紫金山。 十號能仁,蕩蕩常圓碧玉相。 神機普應,妙化無方。願舒無礙之圓光,證此後時之佛事。頂禮十方之覺號,懺除十惡之罪愆。

【譯解】佛的十種身相如紫金山一樣,巍巍不動莊嚴高大,佛有十種稱號:如來、應供、正遍知、明行足、善逝、世間解、無上調御丈夫、天人師、佛、世尊等聖號。常常現出廣大圓滿就像碧玉一樣的莊嚴清淨相貌,能隨順眾生的機緣,應化微妙無窮的教化,能隨機應教,隨方感應。願諸佛菩薩慈悲發出清淨光明的佛光,來證明我們在這裡所修的梁皇寶懺的懺法,是如實不虚的,我們現在誠心禮拜諸佛菩薩的名號並痛心懇切求懺悔十惡業。

《出懺文》第二段莊嚴道場並用很莊嚴的梵唄聲音,稱讚佛的名號,如儀如法禮佛拜懺,功德克諧圓滿了。

【出懺文】上來奉為求懺某等,修崇 慈悲道場懺法。玆當第十卷,善果周隆。於其壇內,燃燈發燄,散花莊嚴。烹茗獻果,設供運心。敷揚種種之功勳,敬禮塵塵之佛事。

【譯解】我們現在懇切求懺悔,誠心禮拜的《梁皇寶懺》第十卷,功德已圓滿了。我們很虔誠的運心供養把整個莊嚴美麗的《梁皇寶懺》壇城,點燃著像火把一樣光明的燈,散滿各種香花,泡著上等茗茶,奉獻上奇珍異果。我們用很莊嚴的梵唄聲音,來稱讚佛的聖德名號,我們讚嘆佛的功德法門,並虔誠恭敬的禮拜佛、經行、繞佛、行香、打坐。功德克諧圓滿了。

《出懺文》第三段回向證明,再求懺悔。我們依懺文裡不斷的一段一段、一章一節的去發露慚愧懺悔,然而還有些微細的業果,還不能夠完全的消除。所以我們要繼續仰仗於佛三寶,大眾僧的加被,並痛心懇切,不斷努力地去懺悔,直到業障消除殆盡。

【出懺文】發殷重心,秉誠回向。十方諸大覺、三藏貫華文。五眼辟支伽【註一】,六通阿羅漢。 天真并地聖,水哲與陽賢。 四府該羅,無邊靈貺。鑑玆凡悃,證明善因。奉為求懺某等,洗空微細罪愆,成就無邊福利。伏願;頓除十使【註二】,迥脫十纏【註三】,圓發十心【註四】,十願【註五】滿而真空月朗;修行十地【註六】,十障【註七】斷而覺苑花開;塵塵開解脫之門,處處顯真如之用;冤親普利,凡聖同資;俱承懺悔之善緣,共證真常之妙道。雖則微文懺悔,誠恐細惑未除,再勞尊眾,同求懺悔。

【譯解】我們很誠心誠意懇切的迴向於十方佛菩薩、三藏的佛法僧,從菩薩到辟支佛到六通阿羅漢,所有三乘的聖者及天神地祇、龍王跟山神、東南西北四府神明,無邊的神明,及這些三乘世間的聖賢,都來證明我們修行梁皇寶懺十卷的功德,確實成就了一些善業。我們痛心懇切的求懺悔,希望能夠把最微細的罪業都能消除滅盡,變成空性得到無相無體,如此一來就能成就無量無邊的福利。祈願能消除五鈍使及五利使的十種根本煩惱,能離開化解我們無慚、無愧、嫉、慳、悔、眠、掉舉、惛沈、忿覆等十種煩惱的惡習。而得菩薩所安的十種心:第一、大地等心、第二、大海等心、第三、須彌王等心、第四、摩尼寶心、第五、金剛心、第六、堅固金剛圍山心、第七、蓮花等心、第八、優曇缽花等心、第九、淨日等心、第十、虛空等心。菩薩所發的十種大願,從供養願、為受持法願、為轉法輪願、為順正行願、為熟有情願、為遍示現願、為淨自土願、為同一趣願、為恆利他願、為作佛事願等十種菩薩的願,十願的圓滿就像天上十五月亮的圓滿,修行十地成就,我們了解十地菩薩,從初地開始就見空性,而十地菩薩跟初地菩薩所見的是同一個空性,那為什麼會有十地跟初地的不同,所不同的就是這十個層次的障礙不同,也就是十地菩薩所斷的十種層次的不同煩惱障,就如同月亮有上弦月、下弦月、滿月的差別。但月亮還是月亮,空性也就是好比月亮的光一樣,而十地菩薩跟初地菩薩的不同,是完全因為斷除十障礙煩惱的不同而有所差別,所以說修行十地菩薩斷除十障礙煩惱,而得到層層的清淨,最終斷除十種煩惱的障礙,開了覺悟解脱生死的花,就有如月亮除去了烏雲的障礙,而顯現出清淨圓滿的大明月光。所以成就證悟了十地的功德以後,每一個微塵都是解脫之處,喝茶倒水,每一件事情,每一句話、每一個思惟,處處都顯現出佛的智慧,處處都可修行成佛,處處都有佛菩薩接引往生淨土。這也就是塵塵開解脫之門,處處顯真如之用。所有的冤親債主、親朋好友都能夠得到利益,不論你是凡夫或聖賢都同樣得到成就,這都是因為懺悔的因緣,而使所有的有情眾生都能得到懺悔的善緣,常住法身的功德同證佛的一真法界。雖然我們誠心諴意的懺悔禮拜梁皇寶懺已圓滿了,但我們知道累世以來的惡業非常深重,並不是拜一次梁皇寶懺就能夠全部消除的,深恐還有一些細微的惡業,還沒有辦法消除滅盡,所以我們再次的煩擾尊貴的大眾,能繼續懇切的求懺悔。

【註解】


【註一】、【五眼辟支佛】:「辟支伽」就是辟支佛。「五眼」還是佛的智慧。菩薩修行最後成佛五眼,「辟支伽」就是佛、法,然後僧。


【註二】、【十使】:又名「十惑」或「十根本煩惱」。十使為:貪、瞋、癡、慢、疑、身、邊、邪、取、戒。 「使」即驅役之義。謂此貪等十使,皆能驅役行者心神,流轉三界生死也。


【註三】、【十纏】:十種纏縛眾生之煩惱。乃附隨貪等根本煩惱而起,與染污心相應而造種惡行,因其纏縛有情令不得出離生死,故謂之纏。即:1. 無慚,於諸功德及有德者無敬崇,卻忌難之,而不自知恥。2. 無愧,於罪為他人所見而不知恥。3. 嫉,於他人諸興盛事心生不喜。4. 慳,吝於惠施世間資財或出世間法財。5. 悔,追悔於所作之過惡中而令心不安。6. 眠,令心昏懵而無力省察。7. 掉舉,令心不寂靜,無法成就諸禪觀。8. 惛沈,神識昏鈍,於善法身心無力堪住。9. 忿,於違己意之境,則發恚怒而忘失正念。10. 覆,即覆藏自己之罪過。


【註四】、【十心】:有二種:


(一)順流十心:1. 無明昏暗。2. 外加惡友。3. 善不隨從。4. 三業造惡。5.惡心遍布。6. 惡心相續。7. 覆諱過失。8. 不畏惡道。9. 無慚無愧。10. 捨無因果。


(二)逆流十心:1. 深信因果。2. 生重慚愧。3. 生大怖畏。4. 發露懺悔。5.斷相續心。6. 發菩提心。7. 斷惡修善。8. 守護正法。9. 念十方佛。10. 觀罪性空。


(三)菩薩所安住之十種心:1. 大地等心、2. 大海等心、3. 須彌山王等心、4. 摩尼寶心、5. 金剛心、6. 堅固金剛圍山心、7. 蓮花等心、8. 優曇缽花等心、9. 淨日等心、10. 虛空等心。


【註五】、【十願】: 普賢十大行願,分別為︰1. 禮敬諸佛。2. 稱讚如來。3. 廣修供養。4. 懺悔業障。5. 隨喜功德。6. 請轉法輪。7. 請佛住世。8. 常隨佛學。9. 恒順眾生。10. 普皆迴向。


懺文中的菩薩所發十種願:1. 為供養佛願、2. 為受持法願、3. 為轉法輪願、4. 為順正行願、5. 為熟有情願、6. 為遍示現願、7. 為淨自土願、8. 為同一趣願、9. 為恆利他願、10. 為作佛事願。


【註六】、【十地】:(daśabhūmi),佛教術語,指大乘佛教修菩薩道行者所要經歷的十個修行階段,出自於《十地經》,後來集入《華嚴經》中,而稱為十地品。


【註七】、【十障】:菩薩於十地位中,斷十種的障礙而證得十種的真如,即:1. 於初地斷異生性障,證適行真如;2. 於第二地斷邪行障,證最勝真如;3. 於第三地斷暗鈍障,證勝法真如;4. 於第四地斷細惑現行障,證無攝受真如;5. 於第五地斷下乘涅槃障,證無別真如;6. 於第六地斷粗相現行障,證無染淨真如;7. 於第七地斷細相現行障,證法無別真如;8. 於第八地斷無相加行障,證不增減真如;9. 於第九地斷不欲行障,證智自在所依真如; 10. 於第十地斷法未自在障,證業自在所依真如。

八、【迴向讚】「回向讚」有兩個,一個是龍華三會,另一個是消災免難生西方。基本上《梁皇懺》是以『龍華三會』這首回向偈為主體。這個是龍華三會。

【迴向讚】梁皇懺。十卷功德力。願滅信人/亡者十纏罪。親證菩薩法雲地。懺文舉處罪花飛。解了冤。懺了罪。消災增福慧。脫苦生忉利。龍華三會願相逢。彌勒佛前親受記。南無龍華會菩薩摩訶薩 三稱

【譯解】 我們拜梁皇寶懺第十卷懺悔功德力已圓滿,祈願諸佛菩薩消滅我們所造的十纏罪,及超度引薦所有亡者離苦得樂,往生淨土。並祈請能證得以佛法之雨滋潤眾生,以慈悲之雲隱蔽萬物,且請十方諸佛都為其灌頂,預祝即將入于佛位的第十地菩薩,南無法雲地菩薩摩訶薩,能將我們的罪業有如枝葉上的花,被懺悔之風吹掉。令懺悔功德能洗滌滅除惡業之果一樣,解除我們跟眾生的冤仇惡業清除。消災增福慧,離苦生忉利天。我們歷經無量劫的修行、無量劫的行菩薩道,然後開悟,解脫生死,希望到龍華會上,再來與大家相逢,且在彌勒佛面前再聽彌勒佛說法,然後蒙彌勒佛授記。南無龍華會菩薩摩訶薩 三稱

八、【回向讚】《舉讚》這一個是消災免難生西方。

【迴向讚】《舉讚》梁皇懺。十卷已全周。回向四恩并三有。拜懺眾等增福壽。願將法水洗愆尤。惟願亡靈往西遊。法雲地菩薩。惟願哀納受。南無登雲路菩薩摩訶薩 三稱

【譯解】我們拜梁皇寶懺第十卷懺悔功德已圓滿,願將此功德力迴向四恩(是三寶恩、國王恩、師長恩、父母恩)。及三有(是欲界、色界、無色界) 的三界一切眾生。願以此懺悔功德力增福增慧延壽,願以懺悔功德力的法水,洗淨我們的心、我們的罪業。祈願所有超度引薦的亡親眷屬往生西方極樂世界。我們誠心懇切祈求能證得以佛法之雨滋潤眾生,以慈悲之雲隱蔽萬物,且十方諸佛都為其灌頂,預祝即將入于佛位的第十地菩薩,南無法雲地菩薩摩訶薩,及南摩登雲路菩薩摩訶薩,慈悲大力加持,令我們所求如願,一切吉祥圓滿。南無登雲路菩薩摩訶薩 三稱




【梁皇寶懺慈悲道場懺法譯本十卷 * 菩薩迴向法第三十八、發願第三十九、囑累第四十總結語】

這第十卷是 衣奉獻,這衣是「如來衣」代表柔和忍辱的心。柔和心是不與其他人或環境起衝突,也不會跟自己的欲望、瞋恨、煩惱起衝突。忍辱心則是不管外界的環境怎麼不好,即使受到欺負、侮辱,苦難折磨,也都能接受寬容饒恕這是最有福報的人。這卷十最主要宗旨是要我們學習效法菩薩將種種功德,及所修習的善根,全部回向利益一切眾生,且對仇人親人一視平等毫無差別,所有的眾生都與我平等無二。甚至當眾生懷怨,起了危害破壞的心時,我們也能成為他真正的善知識,能夠用調伏的心去為他解說開導,更不會因為眾生的過惡而退失利益眾生的心,也不會因眾生難以調伏或眾生的種種悪習過失,而有所動搖捨離善根。反而會對眾生發起種種大悲利益的心,歡喜心、 明淨心、柔軟心 慈悲心、愛念心、攝取心、饒益心、 安樂心、最勝心的善根迴向。我們要學習效法菩薩這種偉大無私的善根功德迴向,也不要因為自己身心墮在三惡道中受痛苦而捨離眾生,雖然知道自己不夠力量、沒辦法利益眾生,但我們還是要效法菩薩去利益眾生,所以祈請諸大菩薩,為我們承擔這個重擔,圓滿我們的平等願,度脫一切生老病死憂愁苦惱的眾生,讓一切眾生都能身心清淨,福德善根具足,終究得以解脫。


我們誠懇的反省思惟,從無量劫以來,所造的業直到今生所受的果報,都是因為我們沒有嚴謹守持不殺生、不偷盜、不邪淫、不妄語、不兩舌、不惡口、不綺語、不貪慾、不瞋恚、不邪見等十種善因緣,反而放縱自己去造了殺生、不與取、欲邪行、虛誑語、離間語、粗惡語、雜穢語、貪慾、瞋恚、邪見等十種惡業罪行,所以造成今天的種種障礙。又因我們被無慚、無愧、嫉、慳、悔、眠、掉舉、惛沈、忿、覆等十種煩惱所纏縛,把自己束縛捆綁得有如鎖鏈一般,牢固的環環相扣,於是產生了婬習因、貪習因、慢習因、瞋習因、詐習因、誑習因、冤習因、見習因、枉習因、訟習因等十種惡習,這種惡習煩惱熏染我們的身心,使我們有如飛蛾撲火自焚一般,自尋死路的墮入三途惡道裡。其實這惡習剛開始時只是很微细的煩惱惡業,但經過累世多生以來的演變發展,變成百千種無量無盡的罪業。而這惡業的最根源煩惱就是愛(貪瞋癡慢疑) 見 (身邊邪見戒)煩惱,這兩種煩惱造成我們生死輪迴不已,因為有愛見所以有貪瞋癡痴,愛不到得不到就會產生瞋,一念瞋心起,百萬障門開,火燒功德林,燒盡菩提之種。而這個「貪瞋癡煩惱」,它的根源是「我執」,「我執」落在生命裡面就是所謂的「身見」,就是執著這個肉體為自我。貪瞋癡是在肉體的身見上面再發出來的煩惱,所以要息滅貪瞋癡,必須要能夠破除身見,身見在那裡呢?在我們心的深處,所以修行是要返回自性,返回內心深處,去看那個身見我見,然後把它破除掉,才能夠真正的出離生死,即然知道我們之所以沉淪三途惡道的罪魁禍首,都是因為不能守護六根,任由他去作惡所造成,所以我們要效法菩薩去實踐落實在六根上的功夫。其實這六根眼、身、鼻、舌、身、意就是眾禍之本,雖然是眾禍之本,但也是成就無量善法功德的生善之本。所以眾禍之本、生善之本,都是六根的一體兩面,因此我們要在六根上發起大願。故《勝鬘經》言:「守護六根,淨身口意。」,其實禍福無門,惟六識之所自招啊!


我們要發起守護六根的大願:


1.首先發眼根願,我們要遠離種種讓眼睛見了會生起迷惑之色,或是造成苦難煩惱塵的惑業苦之色。希望眼睛常看見我佛所說攝善法戒,眾善之色,看到羅漢辟支佛,佛的眷屬直到大眾的聽法學法、修行六度波羅蜜,常見圍繞著三寶、聞思修行六度菩薩道的種種色。也就是願眼睛能不見一切惡行,且喜見一切善行。


2.願耳根不要聽到且遠離這十三條的惡聲,痛苦苦惱的哭聲、地獄受苦之聲、餓鬼內心的飢餓與身體的痛苦之聲、身體被人所食之聲、身體常常負重,被鞭打抵債之聲、傷害人家不好的話之聲。希望耳根常聽到這十五條佛說法之聲,菩薩行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進、禪定般若之聲,都是了脱生死、清淨菩提之音。


3.願鼻常不聞這十一條世間不好的惡穢氣息,不要聞到眾生屍體被毀壞、被燒煮的惡氣、殺生飲食眾生、畋獵燒害眾生、 蒸煮眾生、還有三十六物身體裡面腑臟手足等肉腐爛的臭氣。不要聞到世間珍綺絹絲使人迷惑的香氣、三途惡穢的臭氣、病死、身體大小便的臭氣,這些不好的穢氣,我們希望能夠遠離它。願鼻常得聞十六種清淨功德無漏之香、常得聞淨土跟天上的香氣、修行佛法、種種行法之香、四果四向聖者的功德之香、菩薩十地之香、聲聞二乘的法身功德香、佛的功德之香、修行三乘佛法之香、大乘修行的行法功德之香、八萬四千諸波羅蜜香、十方無量諸佛法身常住之香,所有清淨功德無漏之香,這都是我們希望常聞到的。


4.願舌頭不要嘗到並要遠離這五條不希望嘗到之味,不去食眾生肉、自己死的也不要去吃牠、不嘗生類血髓之味、不嘗冤家對主毒藥之味,能夠引起欲望煩惱這種味道希望能夠離開。有十條是舌希望能恆嘗之味,人間的、天上的甘露妙味、還有他方淨土清淨的美味、佛因為他的舌根不一樣,所以他所吃的東西雖然跟凡夫吃的同樣,但所嘗的味道不一樣,所以我們希望能夠感受到佛的那一種功德佛法之味、由法身的功德所變現的法味、法喜禪悅之味、無量功德滋潤慧命甜和之味、解脫一味之味、涅槃最勝之味,這個味是跟舌根的一種交融,是一種清淨的法樂。


5.願身體不要觸覺到且遠離的九條,身常不覺五欲邪媚、鑊湯爐炭寒冰、餓鬼頭上火然、烊銅灌口焦爛、畜生剝裂苦楚、四百四病諸苦惱、大熱大寒難耐、蚊蚋蚤虱諸蟲、刀杖毒藥加害、饑渴困苦等以上九條是我們身體希望遠離的。其實身體的觸都是直接面對的痛苦,比其他的眼、耳、鼻、舌所受的苦,更是直接且劇烈,這種難以接受的痛苦實在是太可怕,所以我們真的希望一切有情眾生,能夠遠離這九種難以承受的痛苦。但願身體常接觸諸天妙衣、自然甘露、不寒不熱四季如春、沒有刀杖苦楚、睡得很安隱沒有恐懼、身體很舒服且清涼、隨心自在,解脫自在常樂、得聞妙法、常覺諸佛涅槃無上八種自在之觸。


6.願常得知意念的造惡,意念常得知一切生死的根源就是「貪瞋癡」三根本煩惱,所以修行要返回自性,返回內心深處去看那個身見、我見,然後把它破除掉,才能夠真正的出離生死。常知身殺盜淫、妄言綺語兩舌惡口為患,「身殺盜婬」是身三惡業,「妄言綺語惡口兩舌」是口四過,前面是意三,第二條是身三口四,所以第一條跟第二條加起來,總共就是十惡業。常知犯五逆罪是無間罪,生死輪迴、三世因果的報應之法,遠離惡知識、親近善知識、常知九十六種邪師之法是會障礙修行,要知道「三漏五蓋十纏」是我們修行的障礙,常知生死三塗苦報的可怕,以上八種的禍患希望我們能守護意念不要起惡念。而我們希望常有的善法意念有十五種,常知一切眾生皆有佛性,常知諸佛是大慈悲父無上醫王、一切尊法為諸眾生病之良藥、一切賢聖為諸眾生看病之母,常知歸依三寶、應受五戒行十善,成就人天的勝果,常知未免生死、應修七方便觀輭頂等法,常知從十六行相裡面,逐步起無常苦空的智慧,常觀四諦後無我平等故成四果聖者,常知總相、別相一切種法、常知十二因緣、三世因果輪轉無有休息、常知修菩薩行,從前面的四諦、十二因緣起跟六度、締、緣、度,是佛法聖道的三個通路,悟空性,會入無生,才能斷除生死,從十信、十住、十行、十向到十地,斷除無明,證得佛果。


7. 願口常不做的事有十四條,口常不毀訾三寶,不謗弘法人,不說違背因果的話,不做斷滅說法、不說無利益損他人事、不說一些邪見的典籍,不教人作十惡業、不教人造五逆罪,不講別人家事是非、壞話過失、無稽嬉笑、信鬼神之論、不瞋罵父母師長善友,不勸人造罪,不斷人作福。希望口常做的事有十七條,願口常讚嘆三寶,勤禮三寶、讚嘆弘通法人、示人善惡果報,神識不滅、常發善言、如來十二部經、讚誦經典、一切眾生皆有佛性、當得常樂我淨,常教人孝養父母、敬事師長,常勸人歸依三寶、受持五戒十善六念、近善知識、遠惡知識,供養佛像、勸人家努力行善。以上十七種是我們希望常有的口善業。我們以上所發的各各菩提願皆得圓滿。其實六根就是行,我們已經發了六根的願,行善朝向人天解脫的菩提之道,行惡就墮入三途惡道。


我們已經警悟守護六根的重要性,所以現在要從六根去解除,要繼續更具體行持去實踐,希望所有的眾生都具足,菩薩種種百八清淨的法門,修諸行法門來對治百八的煩惱。上則清淨諸佛國土,下則勸化慳嫉眾生,自利利他,悉度四惡趣八難地的眾生,攝諸貪、瞋、癡之三毒眾生,令入三無漏學,勤行眾善。用五根、五力、七菩提分,收攝一切懈怠眾生,令趨向精進。攝諸散亂妄想眾生,令得定意神通。希望度化所有的眾生成就佛土。

這一部梁皇寶懺我們從第一卷到第十卷由歸依三寶、 斷疑生信、懺悔、發菩提心、發願、迥向、顯果報、出地獄、解冤釋結、自慶、警緣三寶、懺主謝大眾、及發願回向、直到最後囑累為過去、現在、未來的所有諸天諸仙諸王、父母師長僧眾所有一切六道有情眾生、及其眷屬禮佛懺悔迴向,我們這樣一路來由歸依懺悔行菩薩道、發菩提心願做一切有利益有情眾生之事,但我們知道自己只是個初發心的人,擔心能力不夠、甚至有可能自己都還要淪落生死,所以我們祈請諸佛菩薩三寶,慈悲大力攝受加持讓我們所發利益眾生的願力能夠順利完成。最後囑累願諸菩薩摩訶薩不要捨棄我們,我們願將所有種種功德不為自利,全部布施十方盡虛空界一切眾生,仰願彌勒世尊,現身為我們做證明。十方諸佛菩薩慈悲哀愍攝受,讓我們所有修持梁皇寶懺懺悔法的所有眾生,及所發的菩提願,都得到成就圓滿。且願所有眾生同歸依大慈悲父!更祈願所有眾生都能生在有佛法的國度裡,將來能夠參與龍華初會,聞彌勒佛說法,圓悟大乘、得証生死解脫。所有福德智慧都具足,如同諸菩薩等無有異處。成就菩薩的功德,入金剛心,成妙覺果,最後終究能成就佛果。所以成就證悟了十地的功德後,每一個微塵都是解脫之處,喝茶倒水,每一件事情,每一句話、每一個思惟,都處處顯現出佛的智慧,處處都可修行成佛,處處都有佛菩薩接引往生淨土。這也就是塵塵開解脫之門,處處顯真如之用。所有的冤親債主、親朋好友都能夠得到利益,不論你是凡夫或聖賢都同樣得到成就,這都是因為懺悔的因緣,而使所有的有情眾生都能得到懺悔的善緣,得到常住法身的功德,同證佛的一真法界。



人身難得今已得


 佛法難聞今已聞。


此身不向今生度


 更待何生度此身。

< Back
bottom of page